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0KB
頁數(shù): 4頁
留礦采礦法 留礦法在我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根據(jù) 1971 年有色金屬礦山統(tǒng)計, 留礦法占總產(chǎn)量的 40% ,其中淺孔留礦法占 36% ,占據(jù)各類采礦方法的首位。 一、淺孔留礦法概述 (一)淺孔留礦法特點 (1)它是空場法的一種,具有空場法的共同特點。它也是將礦塊劃分為礦房和礦柱兩步 驟回采。先采礦房,后采礦柱。 (2)這種采礦方法工人可以直接在礦房中大暴露面下工作。 (3)淺孔留礦法是自下而上分層回采礦房,使用淺孔崩薄礦石。 主要特點: (4)每次采下的礦石,靠礦石自重從漏斗放出 1/3 左右,留下 2/3 礦石作為下次鑿巖爆 破工作的臨時工作臺。當?shù)V房全部采空后,再將留下的 2/3 的礦石全部放出(這叫大量放 礦)。暫留下的礦石并不能作為地壓管理的主要手段。 (5)鑿巖工人是站在留礦堆上進行作業(yè)的。 (二)淺孔留礦目前使用情況 (1)有些書中將留礦法不列為空場采礦法的一種,而是專門列為
格式:pdf
大小:56KB
頁數(shù): 6頁
1 CM101- S16W- 400- N2、3淺孔采場 設計說明書 2 CM101-S16W-400-N2、3淺孔采場設計說明書 一、 采場地質及礦體描述 1采場位置 采場位于 CM101豎井 S16W北沿脈, 400中段至 450中段的 54線至 58+15線,該礦塊上部由 450中段沿脈工程控制,底部有 400中段沿脈工程,礦塊中部有 TJ56沿脈天井控制。 2 礦化蝕變帶與圍巖關系 S16W的礦化蝕變帶的明顯特征, 蝕變帶內(nèi)靠近下盤有 0.4 米至 0.8 米的強硅化帶, 在硅化層頂板有 0.6 米至 1.2 米的鉛鋅礦化、 鉻云母化、黃鐵礦化蝕變帶, 礦體賦存嚴格受構造控制。雖然蝕變強弱不同而導致頂?shù)装褰缦薏⒉幻黠@,但帶內(nèi)構造可直接表明蝕變帶總體產(chǎn)狀變化特征。在 S16W礦化蝕變帶的下盤為 1.5 米至 3米左右的弱礦化蝕變巖,蝕變程度輕而質地較硬,對礦房回采不會造成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