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000KB
頁數(shù): 8頁
研究所用樣品由"海洋四號"船于2005年8月在三亞市SEE方向約150 km處采取。XRD和掃描電鏡觀察表明樣品普遍存在自生碳酸鹽、硫酸鹽和草莓狀(framboidal)黃鐵礦。自生礦物組合和顯微結(jié)構(gòu)特征與冷泉沉積物類似,屬微生物成因。孔隙水中Mg~(2+)、Ca~(2+)和硫酸根的濃度均有隨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趨勢,說明這些組分在成因過程中被消耗。成巖反應(yīng)過程中的溶解二氧化碳可能來自甲烷的厭氧氧化。樣品中硫酸根的消耗主要和硫酸鹽礦物沉淀有關(guān),而非硫酸根還原。這意味著造成沉積物中黃鐵礦大量沉淀的還原態(tài)硫并非來自采樣深度,它和甲烷及Ba~(2+)一樣,均來自地層更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