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閘是常見的水工建筑物,是各類防洪、水力發(fā)電和引供水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逗l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共分兩篇,第一篇是基本理論與計算方法,第二篇是工程經(jīng)驗,在第二篇中介紹了淮河人海水道淮安立交地涵二河閘、姜唐湖退水閘、劉家道口節(jié)制閘和燕山水庫泄洪閘的工程經(jīng)驗?!逗l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由王同生、于子忠、張勇、李永江、羅隆芒和石紅偉共同編寫,王同生負責統(tǒng)稿。
第1篇 基本理論與計算方法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涵閘混凝土的熱學性能和力學性能
第3章 涵閘混凝土的溫度計算
第4章 涵閘混凝土的溫度應力分櫪
第5章 計算溫度和溫度應力的有限單元法
第6章 水管冷卻的降溫計算
第7章 混凝土的濕度變化和干縮應力
第8章 溫度控制和預防裂縫的措施
第2篇 工程經(jīng)驗
第9章 淮安樞紐立交地涵的溫度控制
第10章 二河閘的溫度控制
第11章 劉家道口節(jié)制閘的溫度控制
第12章 姜唐湖退水閘的溫度控制
第13章 燕山水庫溢洪閘的溫度控制
第14章 涵閘混凝土溫度控制和預防裂縫的工程經(jīng)驗2100433B
主動措施是減小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被動措施是阻止混凝土裂縫的進一步發(fā)展。
最重要的是把測溫頭安裝在距離熱源最近的地方,讓它能快速地感受溫度的變化而實時地控制電路的通.斷. 一般電熱板的熱容量大,發(fā)熱器件的溫度傳遞到測溫頭時有一個時間過程,所以很難把溫度控制在較小的范...
1、在大體積混凝土內(nèi)埋設管道循環(huán)水降溫;2、調(diào)整混凝土配合比,在滿足最大膠凝材料的情況下,盡可能少摻用水泥,多慘用活性混合材料;3、控制混凝土入模溫度,夜間施工或加冰。
格式:pdf
大小:32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5
最新【精品】范文 參考文獻 專業(yè)論文 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 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 摘要: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控制的關鍵在于降低混凝土水化熱以 及減小混凝土內(nèi)、外溫差, 避免產(chǎn)生過大的溫度應力,使得混凝土在 前期強度較低的情況下不至于受到過大的拉應力而產(chǎn)生裂縫。 控制混 凝土內(nèi)、外溫差的主要措施有:降低混凝土入倉溫度、降低混凝土水 化熱、混凝土外部保溫以及混凝土內(nèi)部降溫。 關鍵詞:大體積 ; 混凝土 ; 溫度控制 ; 措施 Abstract: the key of big volume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is to reduce the hydration heat of concrete and reduce concrete internal, external temperature, avoid excessive temperature
防止地下室尤其是底板裂縫的產(chǎn)生,主要應從降低溫度應力,提高混凝土早期強度和極限拉伸強度著手。熱應力的控制手段主要是控制混凝土的內(nèi)外溫差△T.
△T=Tbr+Tr-Tf;
式中:Tbr是起始澆筑溫度;Tr是水泥水化溫升;Tf是天然或人工冷卻后澆筑塊的穩(wěn)定溫度。
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進行施工,一定要注意降低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梢栽谑┕がF(xiàn)場對堆在露天的砂石用布覆蓋,以減少陽光對其的輻射,同時對澆筑前的砂石 用冷水降溫。在攪拌過程中向混凝土中添加冰水。在混凝土的內(nèi)部通入冷卻循環(huán)水,采用循環(huán)法保溫養(yǎng)護,以便加快混凝土內(nèi)部的熱量散發(fā)。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與措施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功能,若不能很好地了解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開裂的原因以及掌握應對此類問題的相關施工措施,那么在實際生產(chǎn)中就很難保證施工質(zhì)量。
《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溫度控制(第2版)》全面闡述了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和溫度控制的基本理論、工程理念和技術措施,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混凝土結構溫度場和溫度徐變應力的計算方法;第二部分是各種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包括澆筑塊、重力壩、支墩壩、拱壩、嵌固板、自由墻、基礎梁、混凝土桿件、隧洞和孔口的溫度場和溫度徐變應力的變化規(guī)律和計算方法;第三部分是控制溫度、防止裂縫的工程理念、技術措施和實踐經(jīng)驗,包括各種溫差的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優(yōu)選、混凝土預冷、水管冷卻、表面保溫的計算方法和技術措施,國內(nèi)外實際工程控制溫度防止裂縫的實踐經(jīng)驗。
立交涵閘,用于輸排不同水系交叉河道水流的交叉建筑物。多用于水資源綜合治理的水利樞紐中。常用“上槽下洞”的結構形式。水位較高的河水由渡槽輸排,水位較低的河水則由建于渡槽下部的涵洞輸排,涵洞進口常設閘門以控制排泄流量。渡槽直接修建于涵洞上部,槽身自重和槽內(nèi)水重由涵洞傳給地基。中國江蘇境內(nèi)的淮河入海水道,全長163千米,穿越京杭大運河和通榆河兩條大河,2003年建成淮安、濱海兩座立交涵閘樞紐,淮河洪水可經(jīng)由兩樞紐的涵洞排入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