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負荷增加,0.5m滲透裝置的去除率有下降趨勢,人工土的下降趨勢比天然土明顯。因為人工土的滲透速率明顯大于天然土,在0.5m較短距離上,雨水與土壤的接觸時間也較短,當負荷增加,污染物比較容易穿透滲濾層。而負荷對1m 滲透裝置的去除率沒有明顯影響,說明在試驗的負荷范圍,下部的0.5m厚土層有足夠的保護作用。總的看,人工土滲透裝置對COD的去除率高于天然土滲透裝置。
垂直滲透試驗清楚地表明COD去除率隨滲透深度的增加而明顯提高。8月5日的試驗結果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般在相同深度上,人工土的去除率在較大滲透容量的前提下仍大于天然土,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以每一滲透柱所有試驗的COD平均去除率分析,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出水COD去除率與深度密切相關。清楚地表明污染物在1.5m左右的土壤層中已得到很大部分的去除。說明實際工程中深度至1.5m左右的表層土對污染物凈化起重要作用。另一組水平滲透槽試驗研究還表明,隨著雨水與土壤接觸長(深)度的增加,COD去除率可進一步提高,達到90%以上。
及土壤再生能力的分析土壤中污染物的積累及土壤凈化能力的恢復是關系到滲透設施發(fā)揮可持續(xù)功能的一個重要的安全和工程性問題。
由于降雨的隨機性、非連續(xù)性及水質水量的波動很大,屋面雨水的滲透過程屬非穩(wěn)態(tài),每一次試驗條件或實際運行條件的不同,滲透裝置的性能會有不同的表現(xiàn)。但總的看,從5月至11月,各滲透裝置沒有明顯表現(xiàn)因污染物的累積而導致滲透凈化能力的下降。如天然土0.5m的COD去除率在30-40%左右;到11月2日的去除率仍維持在32%的正常水平;人工土0.5m的去除率在40-50%左右;11月2日試驗前50分鐘內(nèi)出水COD去除率保持在40-50%的正常水平,兩個小時后維持到35%;人工土1m的去除率在60-80%左右,10月20日最后一次試驗,前50分鐘出水的去除率也保持70-80%正常水平,約3小時后維持在60%;同樣,天然土1m裝置到11月2日的去除率也能維持在63%的正常水平。
但就每一次試驗而言,各裝置也多表現(xiàn)出隨運行時間的延長,去除率有下降趨勢,但后續(xù)試驗時,仍能恢復到正常水平。說明在連續(xù)運行過程中,土壤的凈化容量在減小,而在降雨間歇期,土壤中繼續(xù)存在降解作用,使其凈化能力逐步恢復。
土壤層凈化作用
將兩種土壤分別填入滲透裝置(厚度依次為天然土2、1、0.5m和人工土1、 0.5m)后再在表層覆蓋少量雨落管下的泥土,因為這些泥土常期與屋面雨水接觸,土中的細菌適應屋面雨水中的有機物,有一定接種作用。最后在表層移植一些植被以改善表層土壤性能,增強滲透裝置凈化雨水的能力,模擬自然綠地條件下雨水在土壤中的下滲凈化過程,為雨水滲透工程應用及污染控制技術措施提供依據(jù)。
因城區(qū)油氈屋面的比例很大、污染較重,屬于不利條件。測定結果表明,它主要為有機污染,色度大,并含有一定量的SS,其它一些污染指標濃度很低。研究結果還表明,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初期徑流中,雨水的利用宜舍棄這部分雨水,經(jīng)初期棄流后的屋面雨水水質較穩(wěn)定,SS濃度很小,COD濃度一般可維持在100mg/l左右。因此,用這種屋面雨水做試驗用水,測定指標主要為COD。
2000年雨季屋面雨水滲透凈化試驗結果表明,兩種土壤對屋面雨水中的污染物均有明顯的凈化作用。經(jīng)過一段土壤層滲透后,主要污染物COD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與運行條件有關。
油氈屋面雨水的BOD5/COD比值很小(0.1-0.2左右),且以溶解性有機物為主。土壤層能較大幅度地去除COD,除了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外,還有植物、土壤對污染物的吸收、過濾、吸附、分解等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綜合作用,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
人工土的滲透性能好,能獲得較大的滲透量。由于爐渣粒徑較大,還帶有較多的空隙,為土壤層構成很好的通透性,且增加吸附表面積,為土壤微生物群提供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因此,試驗結果顯示,它比天然土還具有更強的凈化作用。以2007年10月20日試驗結果,當進水COD濃度保持在初期棄流后的濃度范圍時,0.5m厚的兩種土層COD去除率在30-40%左右,而1m土層的去除率提高到50-70%左右,凈化作用明顯。
效果,如11月2日的試驗結果(圖3),經(jīng)過1m厚的土層,油氈屋面雨水的色度可從140度降低到40度左右。對其它幾種污染成分的去除作用。從這幾種指標看,0.5m深人工土的凈化作用與1m天然土的相當。滲透裝置對色度的去除效果。
土壤層豆類影響
土壤層間鉀(非交換性鉀)是禾谷類作物(稻、麥)鉀素的重要給源,特別是在稻田淹水期間更有利于層間鉀的釋放。中國稻麥輪作面積很大,一般產(chǎn)量較高。容易造成土壤中層間鉀的耗竭或供鉀能力不足現(xiàn)象。尤其南方諸省這種情況愈來愈普遍而嚴重。有報道,根類作物、豆科作物等利用。研究了禾本科和豆科兩類作物對土壤層間鉀的利用及鉀肥對土壤層間鉀的恢復能力,結果表明:
(1)耗竭種植時交換性鉀、緩效性鉀均能出現(xiàn)"最低值",它們可分別反映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層間鉀(非交換性鉀)的釋放速率;
(2)禾谷類稻、麥較豆類作物大豆、箭舌豌豆吸收層間鉀的能力強,隨著土壤鉀素耗竭程度增加,作物吸鉀量明顯下降;
(3)無論是禾本科的稻、麥還是豆科作物,新固定的鉀比原來的層間鉀更有效。
1、在山區(qū)、沙漠地區(qū),植物根須可以保持水土,避免及減少土壤表面層的沙化及流失。2、在石漠化地區(qū),植被根系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抗侵蝕性能,從而減少及避免土壤被風化、石化。植物的活根提供分泌物,死根提...
土壤污染的影響:1. 土壤污染導致嚴重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農(nóng)作物的污染、減產(chǎn)。對于各種土壤污染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尚缺乏系統(tǒng)的調(diào)查資料。僅以土壤重金屬污染為例,全國每年就因重金屬污染而減產(chǎn)糧食 1000 多...
土壤層剖面
9層土壤層
如果挖開一個半米深的土坑,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層次,這就土壤層。一個土壤層(soil horizon)d 顏色、硬度、質地與它的上、下層的土壤不同。一個發(fā)育良好的土壤一般有三個層次,A層由表土層組成,易松動,暗褐色,有機質含量較好;B層,通常稱之為亞表層,有粘土和其他從A層淋濾下來的微顆粒組成,顏色較淺,有機質含量低;C層僅包含部分風化的巖石,成為母質層。土壤剖面就是指從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來的土壤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是指達到基巖或達到地表沉積體的一定深度。為了研究土壤形態(tài)和發(fā)育特征,就需要挖開土壤的垂直切面,觀測土壤剖面的形態(tài)特征,各土層的發(fā)育狀況及其排列構型。并分別觀測各土層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及礦物學特性,從而判斷土壤的形成與發(fā)育過程和土壤肥力。
(1)天然土和人工配制土對屋面雨水主要污染物有明顯的去除凈化作用。
(2)人工土的滲透系數(shù)為10-4m/s數(shù)量級,試驗用的天然土滲透系數(shù)為10-6m/s數(shù)量級,因此人工土滲透裝置比天然土滲透裝置具有顯著大的滲透通量。它還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改善了土壤的物化條件和微生物棲息條件,有更強的凈化能力。
(3)土壤滲透對油氈屋面雨水中的難降解COD有較強的去除能力,并表現(xiàn)出具有耐沖擊負荷能力和良好的再生功能。說明土壤中微生物群通過適應與馴化,對油氈屋面難降解COD有分解能力。
(4)滲透凈化效果與滲透深度密切相關,人工土1m深COD去除率可達70~80%,天然土1 m深可達60%左右。即地表1~1.5m厚土壤層可去除大部分有機污染物,隨深度的增加,凈化作用可望進一步提高。
(5)由于土壤較強的凈化與再生能力,經(jīng)合理設計與控制,屋面雨水通過天然綠地或人工滲透裝置的滲透,可達到較好的水質。改造污染嚴重的屋面材料,采用初期棄流裝置和保證至地下水位有足夠的土層,是控制地下水免受污染的有效措施。
(6)滲透試驗結果對雨水滲透工程實施有重要意義,提供了必要的技術依據(jù)。可以根據(jù)具體條件,采用不同的滲透方式,利用天然綠地或設計人工滲透設施來安全有效地利用城區(qū)的屋面雨水。
(7)雨水滲透屬非穩(wěn)態(tài)過程,其水力特性、土壤的凈化與再生機理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裝置出水水質下降后逐漸穩(wěn)定甚至好轉的現(xiàn)象,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存在一定的壁效應,滲透開始后,一部分雨水較快地沿壁下滲,出水水質下降,這部分滲流達到一定程度保持穩(wěn)定,此時,土壤層內(nèi)的滲流因速率較慢尚未到達出口。當土壤層內(nèi)的滲流到達出水口時水質即可穩(wěn)定甚至好轉。因此,如果排除壁效應,滲透凈化效果還可能提高。
(8)因運行周期較短,其它微量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方式或遷移規(guī)律也有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格式:pdf
大小:365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8
以均質壤土(L)、均質砂土(S)、上砂下壤(SL)和壤土中有砂土夾層(LSL)4種土壤質地結構為對象,利用室內(nèi)土箱試驗,研究了土壤質地及其層狀結構對灌水器流量的影響,估算了灌水器出口正壓值。試驗選用10m水頭壓力下額定流量為1.1L/h的地下滴灌專用灌水器。土壤為層狀結構時,上層土壤厚度為20cm,砂土夾層的厚度為10cm。L、S、SL試驗的灌水器埋深為15cm;為了探討灌水器埋深與土壤質地變化相對位置對灌水器性能的影響,LSL的灌水器埋深設計為15、25和35cm。試驗采用的工作壓力為2、3、6和10m水頭。結果表明:灌水開始后,出口正壓的迅速增大致使灌水器流量迅速減少,而后逐漸趨于穩(wěn)定。灌水器流量隨時間的變化可近似用冪函數(shù)表示。灌水器在土壤中的流量比在空氣中的自由出流流量有所減小,灌水器自由出流流量越小,減小幅度越大。土壤層狀質地對灌水器流量影響明顯,一定壓力下,灌水器在層狀土壤中的流量小于在均質土壤中的流量,尤其當灌水器位于LSL的砂土夾層中時,流量比在均質壤土中減少13%,比自由出流流量減少20%。利用試驗結果建立了地下滴灌灌水器流量與土壤飽和導水率、層狀土壤結構、灌水器工作壓力的經(jīng)驗關系,對各影響因子的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對地下滴灌灌水器流量影響最明顯的是灌水器工作壓力,其次是層狀土壤結構,飽和導水率的影響較小。
格式:pdf
大?。?span id="uom4uue" class="single-tag-height">365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4
通過室內(nèi)培養(yǎng)實驗來評估土壤含水量的變化對土壤枯落物層、不同深度土壤層及DOC淋失后的土壤呼吸的影響。采集安塞紙坊溝31a刺槐林土樣及林下混合枯落物,通過堿液吸收法測定100%,20%和2%含水量條件下3個深度土樣(20,40和60cm);去除DOC土樣(僅100%含水量條件下);3種處理枯落物混合土樣(林下混合枯落物、刺槐枯落物和草本類枯落物)培養(yǎng)過程中CO2的累計釋放量。結果表明,100%和20%含水量條件下各深度土壤CO2釋放量為20cm土樣>60cm土樣>40cm土樣;20cm土樣去除DOC后CO2釋放量明顯減少,40cm明顯增加,60cm沒有明顯變化;混合枯落物土樣在100%含水量條件下CO2釋放量最高;20%和2%含水量條件下刺槐枯落物CO2釋放量明顯大于草類,而100%含水量條件下草類枯落物略大于刺槐枯落物。研究證明土壤含水量對SOC組分含量和枯落物種類不同的土壤層呼吸強度存在差異性影響,強降水對DOC的淋失可造成表層土壤呼吸的減弱。
5.5ⅲ 綠色屋頂
5.5.10 綠色屋頂可分為簡單型和密集型兩種。綠色屋頂宜包括下列構造:防滲層、保護層、排水層、透水土工布層及種植土壤層。
5.5.11 綠色屋頂工程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及行業(yè)標準。既有建筑屋面改造為綠色屋頂前,應對原屋面結構進行安全性與承載力鑒定。
5.5.12 綠色屋頂應選擇種植適合本土氣候及土壤條件的植物。
ⅳ 植草溝
5.5.13 植草溝根據(jù)結構層的不同,可分為轉輸型植草溝、有蓄水能力的濕式植草溝、含土壤層與過濾介質且?guī)в械叵屡潘到y(tǒng)的滲透型干式植草溝。
5.5.14 轉輸型植草溝坡度宜為1%~3%,滲透型干式及濕式植草溝坡度宜小于2%。
5.5.15 滲透型干式植草溝應滿足:
1雨水排空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
2礫石排水層孔隙率宜不小于30%,厚度宜為150~300mm。
5.5.16 濕式植草溝最大蓄水深度不宜超過300mm并應分段設置臺坎等溢流設施。
5.5.17 植草溝斷面形式宜為梯形、拋物線形或三角形,當為拋物線斷面形式時,邊坡比宜為1:3~1:5。
5.5.18 當植草溝縱坡大于4%時,應設置為階梯型或中途設置消能臺坎。
5.5.19 轉輸型與濕式植草溝宜種植草皮等較矮的種植物;滲透型植草溝可種植草本花卉等。
ⅴ 生物滯留設施
5.5.20 生物滯留設施(也稱雨水花園、生物滯留帶、滲透型綠地等)包括下列構造:進水設施、覆蓋層、土壤層、砂濾層、礫石排水層和溢流設施。
5.5.21 生物滯留設施進水方式包括漫流進水與集中進水。漫流進水時四周宜設置不超過1:3的邊坡。集中進水時應設置消能緩沖設施。
5.5.22 生物滯留設施的集水面積不宜過大,生物滯留設施與匯水面積之比宜為1:5~1:15。
5.5.23 生物滯留設施的蓄水層深度宜為150~300mm并應設置溢流設施。
5.5.24 生物滯留設施宜設置50~100mm覆蓋層。
5.5.25 生物滯留設施的土壤層厚度宜為300~800mm,土壤介質應保證適宜的下滲性能,同時符合植物生長及園林綠化養(yǎng)護管理技術要求。
5.5.26 生物滯留設施土壤層與礫石排水層之間宜設置不小于50mm的砂濾層。
5.5.27 生物滯留設施的四周宜設置土工布。
5.5.28 礫石排水層厚度宜為250~300mm,并宜在底部埋置穿孔排水管。
5.5.29 生物滯留設施內(nèi)存蓄雨水宜在12-48小時排空。
5.5.30 生物滯留設施底部應距離地下常水位不小于0.6m,且距離周邊建筑物基礎不小于3m。
5.5.31 當滲水對周圍建構筑物有不利影響時,可在設施底部及周邊設置防滲膜。
5.5.32 生物滯留設施底部原位土壤不宜壓實。
5.5.33 生物滯留設施應選擇能耐周期性水淹、凈化能力強并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蓄水區(qū)的植物應耐48小時水淹。
5.5.34 生物滯留設施內(nèi)表層土壤入滲能力不足時,應換土或摻沙改良土壤增大入滲能力,并可增設滲管/渠、滲井等人工滲透設施。
土壤液化為一類地盤破壞的方式。土壤液化主要發(fā)生在砂質土壤為主并且地下水位較高的區(qū)域,例如海岸地區(qū)、河水行經(jīng)的沖積平原區(qū)或舊河道分布區(qū)等。這些區(qū)域常分布一些充滿地下水而飽和的疏松砂土,由于它們本身的結構較弱,很容易因為外力而發(fā)生土壤結構的改變。
在平時,地下水的壓力與土壤層間的壓力維持一個平衡狀態(tài),地下水與土壤層之間保持接口上的穩(wěn)定,并不會侵入上面的土層。但是當?shù)卣鸢l(fā)生受到應力的影響時,地下水的移動情形將大過砂土能將多余水分排出的速率。這時土體孔隙中的水壓力,由于來不及消散而累積上升,并導致土壤剪力強度降低。當此情形繼續(xù)演變,孔隙水壓會增大到足以使土粒在孔隙水中懸浮,這時土層顆粒的承載力頓時會被水給取代,土壤結構內(nèi)部會變成像液體一樣可以流動的情形,最終導致整個地盤失去承載力并且大量變形。此時若砂土層液化的位置較淺,或者地表分布疏松的孔隙,泥水還可借著壓力沿著裂隙噴發(fā)到地表,形成噴砂的現(xiàn)象。這是地面上判別土壤液化十分重要的指標。土壤液化發(fā)生的區(qū)域容易造成地上建筑物的傾斜、下陷、結構性損壞、甚至倒塌的情形。因此經(jīng)過地質調(diào)查容易發(fā)生土壤液化的區(qū)域是不宜進行建筑開發(fā)的。
最容易發(fā)生的液化的土壤是年代比較輕(冰河時期,近一萬年)的細沙,或顆粒相當且排列整齊的泥土中,地層只有數(shù)尺厚,富含水分。這樣的地形通常可以在河岸、海岸或因風力而堆積而成的沙丘中找到。土壤液化的例子包括流沙、流粘土、濁流和地震液化。
1.一種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的污水處理裝置,包括:一格柵機,處理的污水輸入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中;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設有一頂蓋,頂蓋下方自上而下依次為表面土壤層、過濾層和導水層,表面土壤層下不同高度水平地埋設有布水管進行多階段進水,布水管的管徑由上而下變小;經(jīng)過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處理的污水導入中間調(diào)節(jié)池進行沉淀處理,沉淀后的上清液導入渦輪篩濾池中;渦輪篩濾池由多孔板分為上、下兩個部分;多孔板上方鋪設一層復合填料,復合填料的底部設置有納米曝氣頭,復合填料上方設置一渦輪,渦輪篩濾池連進水管一側設置有縮口進水管,該縮口進水管設在渦輪的一側上部;多孔板的下方為儲水箱,儲水箱的內(nèi)壁均勻負載一層非金屬摻雜光催化劑,儲水箱的底部安裝有紫外滅菌燈,在紫外滅菌燈的空隙間設置有納米曝氣頭,儲水箱內(nèi)剩余空間填充有半導體負載填料;儲水箱通過反沖洗管道連接一縮口反洗管,縮口反洗管的出水口位于復合填料的表面;渦輪篩濾池的出水進入出水池,出水池通過一反沖洗泵連接縮口反洗管。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其中,布水管為鉆孔PVC套管。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其中,表面土壤層為砂土混合物,并添加有赤泥分子篩,用于緩沖、富集、重金屬截留、土壤過濾以及栽種植物;過濾層為無紡布,防止上層土壤、砂石的移動,造成導水層的堵塞;導水層鋪設有礫石和石灰石的混合填料,混合填料的粒徑為20毫米-60毫米,用于磷的固化以及污水的再度凈化,礫石與石灰石布設體積比例為1:1-9。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其中,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底部設有i=0.1-0.5的坡度,以保證污水自導水層順利流出。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其中,渦輪篩濾池內(nèi)的復合填料為石英砂以及錳砂的混合物,復合填料的粒徑為0.5-1.0毫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裝置,其中,渦輪篩濾池內(nèi)的兩納米曝氣頭各自連接一納米曝氣機。
7.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進行污水處理的方法:格柵機將待處理的污水進行格柵處理,將污水中的固體以及大于格柵孔徑的固體懸浮物進行分離、攔截,降低污水處理難度,經(jīng)過格柵處理的污水導入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呈封閉厭氧環(huán)境,在填料作用下,截留、沉淀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在微生物作用下,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厭氧分解,提高廢水可生化性,減小對后續(xù)工藝的負荷強度,同時為生物處理提供碳源;污水在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中向下運動過程中不斷被微生物降解;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采用多階段進水,在處理過程中提供碳源,提高污水處理效率;同時布水管的管徑由上而下變小,水量依次減少,防止提高處理效率的同時降低處理效果;經(jīng)過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處理的污水導入中間調(diào)節(jié)池進行沉淀處理,沉淀后的上清液導入渦輪篩濾池中;在渦輪篩濾池的縮口進水管的作用下,污水噴向池內(nèi)并帶動渦輪轉動,擾動復合填料表層,使渦輪篩濾池內(nèi)的污水呈現(xiàn)渦流狀態(tài),使污水自復合填料縫隙通過填料層;渦輪篩濾池的復合填料底部設置的納米曝氣頭采用O3曝氣,增加氣液接觸面積、接觸時間,利于臭氧溶于水中;納米氣泡內(nèi)部具有較大的壓力且納米氣泡破裂時界面消失,周圍環(huán)境劇烈改變產(chǎn)生的化學能促使產(chǎn)生更多的羥基自由基·OH;且納米級的O3氣泡與紫外滅菌燈、半導體負載填料共存于渦輪篩濾池,提高氧化效果,提高·OH產(chǎn)生率;經(jīng)渦輪篩濾池處理的污水達到排放標準。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污水處理的方法,其中,紫外滅菌燈平均照射劑量在300焦/平方米以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污水處理的方法,其中,渦輪篩濾池的出水回流至多階段進水垂直流土壤滲濾系統(tǒng)進水,調(diào)節(jié)水質并刺激植物生長過程分泌次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