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 | 外文名 |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ior wall |
---|---|---|---|
單????位 | W/(m2?K) | 所屬分類 | 建筑學術語 |
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Km)
外墻包括主體部位和周邊熱橋(構造柱、圈梁以及樓板伸入外墻部分等)部位在內的傳熱系數(shù)平均值。按外墻各部位(不包括門窗)的傳熱系數(shù)對其面積的加權平均計算求得。單位:W/(m2·K)。
由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的計算公式可知,Km的計算需要先計算主體部位和各熱橋部位的傳熱系數(shù)以及相應的面積。在掌握了一般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的計算方法以后,主墻體和圈梁部位的K值計算已無問題。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關丁字墻部位構造柱和樓板端頭部位傳熱系數(shù)的計算方法以及外墻面上各部位面積的確定。
(1)關于丁字墻部位構造柱和樓板端頭部位的傳熱系數(shù)(KB1、KB3)計算。為了使Km值的計算具有合理性,丁字墻部位構造柱和樓板端頭部位材料熱阻的計算厚度均應與主墻體部位一致,并取與主墻體部位相同的內表面換熱阻。
(2)對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和圈梁的混合結構多層住宅或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的高層、中高層住宅,當建筑物各朝向窗墻面積比的平均值不大于0.31時,可按上海市工程建設規(guī)范《住宅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應用技術規(guī)程》(DG/TJ08—206—2002)列出的外墻計算單元各部位面積計算整幢建筑的外墻Km值。 2100433B
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Km)是外墻包括主體部位(主墻體)和周邊熱橋(構造柱、圈梁以及樓板伸入外墻部分等)部位在內的傳熱系數(shù)平均值。按外墻各部位(不包括門窗)的傳熱系數(shù)對其面積的加權平均計算求得,單位:W/(m2·K)。
當外墻的主墻體與外墻中的構造柱、圈梁、樓板端頭等周邊熱橋采用不同材料時,周邊熱橋的傳熱系數(shù)往往大于主墻體。故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都以外墻的平均傳熱系數(shù)作為性能指標和控制指標。外墻中周邊熱橋對外墻Km值的影響隨熱橋部位與主墻體傳熱系數(shù)的差值以及窗墻面積比的增大而增大,并與外墻所采取的保溫方式有關;而在窗墻面積比一定時,房屋開間對Km值的影響很小。
傳熱系數(shù)是指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圍護結構兩側空氣溫度差為1k,1h 內通過1m2 面積傳遞的熱量,單位為w/(m2·k)。傳熱系數(shù)的倒數(shù)即為傳熱阻。外墻主體部位傳熱系數(shù)與熱橋部位傳熱系數(shù)按照面積的加權平均值...
有 專門公式的 查下就OK 這東西里面有很多東西的 材料、外墻厚度、環(huán)境、現(xiàn)在最主要是采用什么保溫隔熱材料 ?這很重要的
1、圍護結構熱阻的計算 單層結構熱阻 R=δ/λ 式中: δ材料層厚度(m) ; λ材料導熱系數(shù)[W/(m.k)] 多層結構熱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
式中:
Km——外墻主體部位的傳熱系數(shù),W/(m2·K);
Fp——外墻主體部位面積,(m2);
KB1;KB2;KB3——外墻各熱橋部位(構造柱、圈梁、樓板伸入外墻部位等)的傳熱系數(shù),W/(m2·K);
FB1;FB2;FB3——外墻各熱橋部位面積,(m2)。
格式:pdf
大?。?span id="u4tl9nx" class="single-tag-height">211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建筑能耗軟件Doe2IN中外墻的構造形式和傳熱系數(shù)只能取1種,然而由于結構性熱橋的影響,居住建筑的外墻將存在多種構造形式。因而,為了取得比較客觀的建筑能耗,通過實例進行計算分析,探討建筑能耗軟件Doe2IN在建筑能耗計算時外墻傳熱系數(shù)的取值問題。
格式:pdf
大?。?span id="94jl9rn" class="single-tag-height">211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5
膜層位置 厚度 Mm 傳熱系數(shù) W/m 2 K 遮陽系數(shù) Ht Gain W/m 2 單層玻璃 6mmC 無 630 10mmC 無 612 12mmC 無 570 夾層玻璃 3mmC++3mmC 無 610 5mmC++5mmC 無 579 5mmC++6mmC 無 489 普通中空 6mmC+6A+6mmC 無 548 6mmC+6Ar+6mmC 無 547 6mmC+9A+6mmC 無 547 6mmC+9Ar+6mmC 無 546 6mmC+12A+6mmC 無 545 6mmC+16A+6mmC 無 545 6mmC+12Ar+6mmC 無 545 6mmC+16Ar+6mmC 無 545 12mmC+12Ar+12mmc 無 482 雙中空玻璃 6mmC+6A+6mmC+6A+6mmC 無 478 6mmC+6Ar+6mmC+6Ar+6mmC 無 478 6mmC+9A+6mm
【學員問題】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
【解答】外墻包括主體部位和周邊熱橋(構造柱、圈梁以及樓板伸入外墻部分等)部位在內的傳熱系數(shù)平均值。按外墻各部位(不包括門窗)的傳熱系數(shù)對其面積的加權平均計算求得。
以上內容均根據(jù)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
第1章 概述;第2章 建筑節(jié)能檢測基礎;第3章 建筑節(jié)能檢測基本參數(shù)及檢測設備;第4章 建筑材料導熱性能檢測;第5章 建筑構件熱工性能檢測;第6章 建筑物熱工性能現(xiàn)場檢測;第7章 采暖系統(tǒng)熱工性能現(xiàn)場檢測;第8章 小區(qū)建筑能耗檢測;第9章 建筑能效測評與標識。附錄A 中國建筑氣候分區(qū)圖;附錄B 室外計算參數(shù);附錄C 圍護結構熱阻的計算;附錄D 空氣間層的熱阻;附錄E 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的計算;附錄F 圍護結構傳熱系數(shù)的修正系數(shù)εi值;附錄G 圍護結構層溫度計算及冷凝計算;附錄H 圍護結構熱惰性指標設計;附錄I 銅-康銅熱電偶分度表;附錄J 能源換算表。2100433B
4.1 一般規(guī)定
4.1.1 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時應考慮供暖系統(tǒng)的節(jié)能改造。圍護結構改造先進行時,應為供暖系統(tǒng)改造預留條件。
4.1.2 建筑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的重點可根據(jù)建筑所處的氣候區(qū)、結構體系、圍護結構構造類型的不同有所側重。改造前應首先對外墻平均傳熱系數(shù)、保溫材料的厚度,以及相關的構造措施和節(jié)點做法等進行分析和評價,確定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的重點部位和重點內容。
4.1.3 改造后房間外窗的傳熱系數(shù)在嚴寒地區(qū)不應大于2.6W/(mK),在寒冷地區(qū)不應大于3.2W/(mK);陽臺窗的傳熱系數(shù)在嚴寒地區(qū)不應大于2.8W/(mK),在寒冷地區(qū)不應大于3.4W/(mK)。
4.1.4 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外墻節(jié)能改造時,應優(yōu)先采用外墻外保溫方式。其主斷面的平均傳熱阻或傳熱系數(shù)值作為外圍護熱工設計的代表值。外墻或屋頂改造后的平均傳熱系數(shù)應達到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的要求。
4.2 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
4.2.1 節(jié)能改造工程應優(yōu)先選用對居民干擾小、工期短、對環(huán)境影響小、安裝工藝便捷的圍護結構改造技術;盡量減少或避免濕作業(yè)施工。未通過省部級以上技術鑒定的節(jié)能技術不得在節(jié)能改造工程中使用。
4.2.2 圍護結構保溫性能的節(jié)能改造,應首先考慮門窗節(jié)能改造,提高門窗的熱工性能和氣密性,鼓勵業(yè)主以參與投資的方式更換原有品質差的門窗。
4.2.3 外窗改造設計可根據(jù)既有建筑具體情況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安全、隔聲、通風和節(jié)能等性能要求。
1.在原有單玻窗外(或內)加建一層,確定合理間距,并能滿足對窗戶的熱工性能指標,避免層間結露;
2.統(tǒng)一更換為滿足外窗熱工性能指標的新窗。窗框與墻之間應有合理的保溫密封構造設計,以減少該部位的開裂、結露和空氣滲透。
4.2.4 實施外墻外保溫改造工程之前,首先應對墻體外飾面的脫落情況、保溫層的起鼓損情況以及基墻的風化程度進行評估,合理選擇成熟度高、耐久性長、投資成本低的方案。處理原有墻體面層和保溫層時,應考慮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
4.2.5 對外墻、屋面、外窗進行節(jié)能改造時,應對原結構進行復核、驗算;當結構安全不能滿足節(jié)能改造要求時,應采取加固措施。
4.2.6 對于不宜全面采用外墻外保溫做法的建筑,如文物建筑或其他有歷史價值的建筑,應優(yōu)先改造其屋頂和山墻。對此類建筑的外墻其他部位進行內保溫改造時,宜與供暖系統(tǒng)一同改造。
4.2.7 采用內保溫技術時,對混凝土梁、柱等熱橋部位應進行保溫設計計算,保證整體保溫效果并避免內表面結露,施工前應有內保溫設計施工圖、具體的技術措施和施工方案。
4.2.8 外墻外保溫的熱工設計主要包括保溫和防結露性能的設計。對易產(chǎn)生結露的部位,應加強局部的保溫性能。為防止保溫材料與外墻外表面粘結間隙處的水汽凝結與流竄現(xiàn)象對保溫層的破壞作用,宜在保溫構造中設置排除濕氣的孔槽。
4.2.9 外墻外保溫的熱工設計時宜采用輕質高效的保溫材料,安裝時保溫材料重量含水率不得大于10%。可采用阻燃型容重大于16㎏/m發(fā)泡聚苯乙烯、擠塑聚苯乙烯、聚氨酯或其他無機高效保溫材料。
4.2.10 嚴寒地區(qū)外門應設置門斗等避風設施,寒冷地區(qū)外門宜設門斗或應采取其他減少冷風滲透的措施。
4.2.11 屋頂保溫改造,根據(jù)既有建筑屋面防水的情況選擇直接做倒置式保溫屋面或翻修防水層后做倒置保溫屋面。將平屋頂改成坡屋頂時,可在屋頂?shù)蹴攦蠕伔盼市〉妮p質保溫材料。為防止平改坡后吊頂內結露,宜在坡屋面上加鋪保溫。
4.2.12 圍護結構節(jié)能改造工程設計文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外保溫系統(tǒng)設計應包覆門窗框外側洞口、女兒墻、封閉陽臺欄板及外挑出部分等熱橋部位。
2.如采用預制外保溫系統(tǒng),須提供立面規(guī)格分塊及安裝設計構造詳圖。
3.保溫工程的密封和防水構造設計應確保水不會滲入保溫層及基層,重要部位應有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