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頭杜鵑形態(tài)特征
圓頭杜鵑是小喬木或灌木,高約5-6米;枝條粗壯,花序下的枝粗約8-10毫米,有灰白色絨毛。葉多密生于枝頂,厚革質(zhì),倒卵狀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17-24厘米,寬5-9.5厘米,中部以上最寬,先端圓形,有一凸起的小尖頭,基部漸狹并以窄狹下延至葉柄,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有兩層毛被,上層毛被淡黃色,杯狀復(fù)毛,邊緣細裂,下層毛被薄而緊貼,灰白色,中脈在上面平坦或下陷成小溝紋,在下面顯著隆起,側(cè)脈13-15對,在上面微下陷,在下面顯著隆起;葉柄扁平,長1-1.5厘米,寬約1厘米,下面有絨毛。
總狀傘形花序,有15-20花;總軸粗壯,長2-3厘米,被銹色絨毛;花梗長3-4厘米,有淡棕色絨毛;花萼小,盤狀,有8個三角形的小齒裂,長約1-2毫米,外面被毛;花冠鐘狀,長4.5-5厘米,白色或粉紅色,基部有深紅色的斑點,8裂,裂片半圓形,長約1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有凹缺;雄蕊16,長2-3厘米,不等長,花絲基部有微柔毛,花藥長卵圓形,長達3毫米;子房卵狀錐形,長約1厘米,粗約6毫米,被密淡棕色絨毛,花柱長2.5厘米,無毛,柱頭膨大成頭狀。
蒴果長2.5-3.5厘米,直徑約1厘米,密被銹色毛?;ㄆ?-6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3500-3900米的杜鵑林或針葉樹林中。產(chǎn)中國云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中國西藏察隅。
該種與粗枝杜鵑(R. basilicum?Balf. f. et W. W. Smith)相近,但是該種花軸較短,長僅2-3厘米,花冠粉紅色或白色,花絲基部有微柔毛等顯著不同。
布谷鳥即杜鵑,屬鵑形目,杜鵑科,全球大約有60多種。杜鵑廣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特別是舊大陸的溫帶和熱帶地區(qū)。常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頗為害羞。往往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我們常根據(jù)它們的叫聲來給它們命名。
半常綠灌木,高達2米,分枝多,幼枝圓柱狀,密被灰棕色糙伏毛,老枝灰褐色,近于無毛。葉革質(zhì),集生枝端,卵形至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6(-8)厘米,寬1-2.5(-4)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
為側(cè)柏的栽培變種,常綠灌木,高可達3~5米,植株叢生狀,樹冠卵圓形或圓球形。樹皮淺褐色,呈片狀剝離。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扁平,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交互對生,緊貼于小枝,兩面均為綠色。3~4月開花,球花...
杜鵑花產(chǎn)于高海拔地區(qū),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質(zhì)、疏松、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yīng)性較強,耐干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yīng)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并經(jīng)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3-5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fā)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扦插繁殖是杜鵑花栽培中應(yīng)用最多的繁殖方法,一般在5-6月份剪取健壯的半木質(zhì)化的新枝,長約5-8厘米,剪除下部葉片,保留頂葉2-3片作插穗,插穗基部最好用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等溶液浸蘸處理,然后扦插在疏松透氣、富含腐植質(zhì)的酸性土壤中,溫度保持在20-25℃,遮陰并經(jīng)常噴霧保濕,以促進萌發(fā)新根。
嫩枝繁殖是用劈接對于難以成活的名貴品種如西鵑等,先剪去嫩枝約3-4厘米作接穗,將基部用利刀削成楔形,用毛鵑作砧木,采用嫩枝劈接,然后置陰棚下用塑料薄膜綁扎,并用塑料袋將接穗和砧木一起罩住保濕。
播種為有性繁殖。由于自然雜交的結(jié)實率很低,一般都要進行人工授粉,以提高杜鵑的結(jié)實率,獲得較多的種子。其主要做法是在杜鵑花盛開的時候,選擇長勢好,花色美的健壯母本,移至溫室,每盆選留花朵大、開花早的花3-4朵,摘去雄蕊和花附近的新芽,使養(yǎng)分集中,待到花柱頭上出現(xiàn)粘液時,即用新毛筆蘸取父本的花粉去涂幾次就行了。授粉一周后,將花盆移至室外,加強水、肥管理,大概經(jīng)過5-6個月的生長發(fā)育,到11-12月即可見到果實逐漸由青色變?yōu)楹稚N子就成熟了。隨即將其采下,讓其陰干,揚凈,置于陰涼通風處。
杜鵑種子很細小,不宜長時間貯存,否則發(fā)芽率低。若是常綠杜鵑種子,即應(yīng)隨采隨播,播在溫室內(nèi)的盆中;若是落葉杜鵑種子,則可放到明年春天播種。
播種的盆宜采用淺瓦盆,播種的泥土,可在背陽的山坡表面挖取帶青苔的疏松表土,揀去石粒,最好用40%的福爾馬林加100倍水的稀釋液噴灑一次,進行消毒,再行晾干。也可放到蒸汽中蒸15-25分鐘消毒,然后曬至半干即可待用。播種前,先將淺盆澆潮,在底層放入一層約2厘米的木炭屑,再鋪上一層5-6厘米厚的消毒土,刮平,稍壓實,然后均勻地將種子分格在上面,輕輕壓一壓,不可用噴壺噴水,最好采用浸盆坐水的方法。在上面蓋一塊玻璃,移至溫室內(nèi)。盆土表面干燥時,可霧狀地噴些水,但不可噴得太多,經(jīng)常保持盆土潮潤就可以了。
播種后,一般經(jīng)5-6星期即可發(fā)芽。在小苗長出2-3片真葉時,即可用小竹片輕輕夾出,分栽于另外的盆中,不要栽得太密,要稀些,栽好后用蘆席等遮蔭,不可讓太陽直曬,也不可讓雨水淋到。在苗幼嫩時,不要施肥,等到第二年小苗長到近10厘米高時,再開始澆施薄肥;一般第二年春末到早秋,可單株分栽。到第三年苗株長到20厘米高時,如果養(yǎng)護得好,就有少數(shù)株苗可以開出鮮花來。
杜鵑生長發(fā)育要求酸性土壤。由于北方土壤多偏堿性,因此盆土需用腐熟的松針葉土等腐植土混合配制。杜鵑的根系為須狀細根,對肥料濃度及水質(zhì)的要求嚴格,施肥時要遵循適時適量、薄肥勤施的原則。春季開花前為促使枝葉及花蕾生長,可每月追施一次磷肥?;ê笫?-2次氮磷為主的混合肥料。9-10月份孕蕾期施1-2次磷肥。在生長期、開花期肥水要求較多,冬季休眠、夏季生長緩慢時要控制肥水,以防爛根。杜鵑花喜濕潤和涼爽的環(huán)境,北方氣候干燥,應(yīng)及時澆水并噴霧,以保持較高空氣濕度。澆花水以礬肥水及雨水為好,如用常用水需加入少量硫酸亞鐵及食醋。也可將西瓜或西紅柿切成小塊施入,對于改善土質(zhì)及花朵質(zhì)量也有良好效果。
為加速植株盛開,杜鵑常通過摘心來促發(fā)新枝,對于花朵簇擁、影響花形的可以提早疏蕾,這樣不但使當年花大色鮮,也有利于植株來年生長開花。杜鵑萌發(fā)力強,枝條嚴重影響植株生長發(fā)育,降低其觀賞性和商品性,因此需通過修枝來調(diào)整。修枝一般在春季花謝后及秋季進行,剪去枯枝、斜枝、徒長枝病蟲枝及部分交叉枝,避免養(yǎng)分消耗,使整個植株開花豐滿。
杜鵑在秋季進行花芽分化,通過冷藏和加溫處理,可以人為控制花期。要使杜鵑提前開花,可將其移至溫室培養(yǎng),控溫在20-25℃,并經(jīng)常在枝葉上噴水,保持80%以上的相對濕度,這樣經(jīng)過一個半月即可開花。要使杜鵑延遲開花,可將形成花蕾的杜鵑,讓其一直處于低溫狀態(tài),保持溫度2-4℃,盆干時澆水,夏秋移出室外,2周后即可開花。
葉腫病
發(fā)病前尤其是在抽梢展葉時可噴灑1︰1︰200的波爾多液,發(fā)現(xiàn)病葉及時摘除;發(fā)芽前可噴施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200的波爾多液2-3次,通常隔7-10天噴1次;發(fā)病后可噴灑65-80%代森錳鋅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3-4次,隔7-10天噴1次。
葉斑病
葉斑病和褐斑病。于5-8月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粉銹寧4000倍液、50%代森錳鋅500倍液,隔10天噴1次,共噴7-8次,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fā)展。為防止葉片黃化,還可增施硫酸亞鐵。
幣厄病
受害嫩枝葉片頂端布滿稠密的白色或粉紅色的螨質(zhì)層,有時葉片產(chǎn)生螨癭,多由蚜蟲刺傷葉片感染引起。其防治方法:在清除病葉的同時,噴灑含硫酸銅的藥劑;噴灑氧化樂果乳油或?qū)⑦秽ぶ苯臃庞谂鑳?nèi)等方法都可防治蚜蟲及其它刺口器的害蟲。
冠網(wǎng)蝽
癥狀:為害狀成蟲、若蟲都群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xiàn)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征易區(qū)別于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銹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防治方法: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nèi)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干較粗并較粗糙的植株,涂刷白涂劑。 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藥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xù)噴施2-3次。
根腐病
癥狀:根上出現(xiàn)水漬狀褐斑、軟腐,后腐爛脫皮,木質(zhì)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并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干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yǎng)分及水分的輸導(dǎo),使頂端嫩葉逐步干枯,并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干枯,以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半知菌類鐮孢霉屬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上,數(shù)年內(nèi)遇合適寄主仍有侵染力,凡堿性土壤、濕度大、溫度偏高,均有利于病害的發(fā)展蔓延,故確診后,應(yīng)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對鄰近的植株可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并用凈水沖洗后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噴澆。應(yīng)注意改善場地通風,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涂抹主干,每7天至10天涂一次,連續(xù)三次,預(yù)防感染。
紅蜘蛛
癥狀: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并使葉片出現(xiàn)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葉片轉(zhuǎn)黃脫落。新梢生長差,樹勢減弱。發(fā)病規(guī)律在每年的6-8高溫,干旱時危害尤為嚴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氣則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葉以消滅約冬成蟲,在3月開始發(fā)生危害時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殺蟲素(滅蟲靈)3000倍液或噠嗪酮(速螨酮)1000倍液噴殺。
杜鵑枝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fā)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yōu)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巖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于疏林下散植,是花籬的良好材料,可經(jīng)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tài)。在花季中綻放時即使杜鵑總是給人熱鬧而喧騰的感覺,而不是花季時,深綠色的葉片也很適合栽種在庭園中做為矮墻或屏障。
格式:pdf
大?。?span id="fs8sc9k" class="single-tag-height">1.0M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3
1.內(nèi)六角杯頭螺絲規(guī)格 2.內(nèi)六角沉頭螺釘規(guī)格 3.內(nèi)六角平圓頭螺釘規(guī)格
格式:pdf
大小:1.0M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第 1 頁 95 避雷針的圓頭尖頭之爭 1772年,英國成立了討論火藥庫免遭雷擊對策委員會,首先提出制 造避雷針方案的富蘭克林也被任命為委員。 在討論中,對避雷針頂端形狀 發(fā)生了尖頭圓頭之爭。 有人想當然地認為, 圓頭避雷針好。 但是富蘭克林 堅持用尖頭的,力排眾議,最后被采納了。 但是, 1776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富蘭克林積極參加獨立運動, 又是獨立宣言的發(fā)起人之一。 于是英國帶頭把宮殿和彈藥倉庫的尖頭避雷 針砸掉,命令一律換成圓頭的。為了尋找扼殺富蘭克林發(fā)明的“科學(xué)依 據(jù)”,使尖頭避雷針在英國絕跡, 國王親自召見皇家學(xué)會會長約翰·普林 格爾,向他施加壓力, 要他公開宣布圓頭避雷針比尖頭的更安全。 普林格 爾驚訝萬分,他不愧是一位正直的科學(xué)家,拒絕執(zhí)行圣旨,說:“陛下, 許多事情都可以按您的愿望去辦, 但是不能做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事呀! ”為 什么尖頭的避雷針好呢?因為帶電導(dǎo)體上的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