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枝條粗壯,初被灰色至淡黃棕色叢卷毛, 后變無 毛。葉革質(zhì),常集生于小枝頂端,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6.5-10厘米,寬2.5 -3.5厘米,先端鈍尖,具細(xì)小尖頭,基部圓形,邊緣稍反卷,上面探綠色,無毛,微 皺,中脈凹人,側(cè)脈約14對,微凹,下面密被薄層淡棕色至黃棕色粉末狀毛被,由具短 梨形臂的放射狀毛組成,中脈凸起,側(cè)脈不顯;葉柄長1--2厘米,疏被叢卷毛,后變無 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總軸長約1厘米.被叢卷毛;苞片早落;花梗 長1.5-2厘米,疏被棕色叢卷毛;花萼小,長約1.5毫米,5裂,裂片寬三角形,邊緣多少具睫毛;花冠漏斗狀鐘形,長2.5-3.5厘米,白色或粉紅色,筒部上方具深紅色斑點(diǎn),里面基部具紫色斑和白色微柔毛,裂片5,近圓形,長1-1.5厘米,寬1.5-2厘米,頂端深缺;雄蕊10,不等長,長1.4-2.5厘米,花絲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藥橢圓形,黃棕色,長1毫米;雌蕊比花冠略短或近相等; 子房圓錐形,頂端平截,長5毫米,無毛或疏被紅棕色叢卷毛,花柱無毛,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長1.5-2.5厘米,直徑4-8毫米。 花期5-6月,果期9-10月。
亞組中文名:大理杜鵑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Taliensia Sleumer
組中文名:常綠杜鵑組
組拉丁名:Sect.Ponticum G.Don
亞屬中文名:常綠杜鵑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Hymenanthes (Blume) K.Koch
屬中文名:杜鵑屬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川滇杜鵑(原變種)物種名稱
種別名 :
布谷鳥即杜鵑,屬鵑形目,杜鵑科,全球大約有60多種。杜鵑廣泛地分布于全世界,特別是舊大陸的溫帶和熱帶地區(qū)。常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頗為害羞。往往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形。我們常根據(jù)它們的叫聲來給它們命名。
半常綠灌木,高達(dá)2米,分枝多,幼枝圓柱狀,密被灰棕色糙伏毛,老枝灰褐色,近于無毛。葉革質(zhì),集生枝端,卵形至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1.5-6(-8)厘米,寬1-2.5(-4)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
為常綠蔓性灌木。生于新梢頂端,小喇叭狀,黃色,被3枚鮮紅、紫色、粉紅或黃白等顏色,形狀如葉的苞片包圍成三角形。溫度適宜,幾乎全年有花。功能作用:用于綠化美化環(huán)境,效果很好,尤其是較大面積的景觀,顯得氣...
產(chǎn)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 000-4 250米的高山杜鵑灌叢巾或冷杉林下。模式標(biāo)本采自云南麗江。
本種葉下面毛被薄, 不粘結(jié), 與寬鐘杜鵑R.Beesianum Diels相同,但本種的葉和 花均較小,葉下面毛被呈粉末狀,花冠漏斗狀鐘形,具深紅色斑點(diǎn),子房無毛或疏被紅棕 色叢卷毛,這些與后者不同。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xì)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qiáng)。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zbfl9rl"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3
1潢川金桂的歷史淵源潢川縣位于河南省東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暖溫帶向亞熱帶過度地帶,是熱帶花木北移和溫帶花木南遷的適生地。《光州志》卷28記載:"木之屬有桂,一名木樨花,有紅、白、黃3種"。距黃國故城遺址西北,有一延綿數(shù)十公里的丘嶺,自古就大面積種植桂花,每逢金秋,桂花盛開,香飄百里,因此得名曰"桂花
生于海拔3000-4250米的高山杜鵑灌叢中或冷杉林下。模式標(biāo)本采自云南麗江。
產(chǎn)四川西南部和云南西北部。
川滇杜鵑形態(tài)特征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2-8米;枝條粗壯,初被灰色至淡黃棕色叢卷毛,后變無毛。
葉革質(zhì),常集生于小枝頂端,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6.5-10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鈍尖,具細(xì)小尖頭,基部圓形,邊緣稍反卷,上面深綠色,無毛,微皺,中脈凹入,側(cè)脈約14對,微凹,下面密被薄層淡棕色至黃棕色粉末狀毛被,由具短梨形臂的放射狀毛組成,中脈凸起,側(cè)脈不顯;葉柄長1-2厘米,疏被叢卷毛,后變無毛。
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10-15朵,總軸長約1厘米,被叢卷毛;苞片早落;花梗長1.5-2厘米,疏被棕色叢卷毛;花萼小,長約1.5毫米,5裂,裂片寬三角形,邊緣多少具睫毛;花冠漏斗,狀鐘形,長2.5-3.5厘米,白色或粉紅色,筒部上方具深紅色斑點(diǎn),里面基部具紫色斑和白色微柔毛,裂片5,近圓形,長1-1.5厘米,寬1.5-2厘米,頂端深缺;雄蕊10,不等長,長1.4-2.5厘米,花絲基部被白色微柔毛,花藥橢圓形,黃棕色,長2毫米;雌蕊比花冠略短或近相等;子房圓錐形,頂端平截,長5毫米,無毛或疏被紅棕色叢卷毛,花柱無毛,柱頭頭狀。
蒴果圓柱形,長1.5-2.5厘米,直徑4-8毫米。花期5-6月,果期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