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粉碎法是將膠塊用微粒粉碎機碾碎成直徑為1mm 以下的粉末狀物,然后過篩,并加入隔離劑以防黏附。亦可采用冷凍粉碎的方法,以制得粒子更細的粉末橡膠。
材料化學
即利用物體之間的相互運動所產(chǎn)生的擠壓和切應力使物料得以粉碎和磨細的方法,也稱為研磨法。
常用的設備有膠體磨或全球磨機。
粉碎法僅僅適用于脆而易碎的物質(zhì),對于柔韌性的物質(zhì)必須硬化后再分散。
應該是在普通粉碎機的基礎上有升級.
1800一臺 最小的
價格還是比較貴的,大概需要3-5萬,因為橡膠粉碎機械價的主機由機架、送料機構、電機、送料機構、一副平面(或錐型)定磨和動磨盤。在粉碎室通過剪切、碾磨達到粉碎之目的,在常溫下,確保被粉碎物料的質(zhì)量,通過...
格式:pdf
大?。?span id="xf4hip9" class="single-tag-height">811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根茬機械粉碎還田技術的推廣 作者: 鄒杰 作者單位: 朝陽縣農(nóng)機化技術推廣服務站,遼寧,朝陽,122000 刊名: 農(nóng)業(yè)機械化與電氣化 英文刊名: MA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ELECTRIFICATION 年,卷(期): 2004(3) 本文鏈接: 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yjxhydqh200403023.aspx
格式:pdf
大?。?span id="ep92txp" class="single-tag-height">811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分別介紹了粉碎型格柵與傳統(tǒng)機械格柵的性能及使用情況。通過適用性及經(jīng)濟性比較分析,認為雨水泵站及大流量污水泵站中不宜采用粉碎型格柵;在合流泵站中采用粉碎型格柵時,宜與傳統(tǒng)機械格柵配合使用;在位于環(huán)境要求不十分突出地帶的污水泵站宜采用傳統(tǒng)機械格柵。
磨介式粉碎是借助與運動的研磨介質(zhì)(磨介)所產(chǎn)生的;中擊,以及非;中擊式的彎折、擠壓和剪切等作用力,達到物料顆粒粉碎的過程。磨介式粉碎過程主要為研磨和摩擦,即擠壓和剪切。其效果取決于磨介的大小、形狀、配比、運動方式、物料的填充率、物料的粉碎力學特性等。磨介式粉碎的典型設備有球磨機、攪拌磨和振動磨3種。
球磨機是用于超微粉碎的傳統(tǒng)設備,產(chǎn)品粒度可達20-40微米。當要求產(chǎn)品粒度在20微米以下,則效率低、耗能大、加工時間長。攪拌磨是在球磨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主要由研磨容器攪拌器、分散器、分離器和輸料泵等組成。工作時在分散器高速旋轉(zhuǎn)產(chǎn)生的離心力作用下,研磨介質(zhì)和顆粒漿料;中向乏器內(nèi)壁,產(chǎn)生)中擊性的剪切、摩擦和擠壓等作用,將顆粒粉碎。攪拌磨能達到產(chǎn)品顆粒的超微化和均勻化,成品的平均粒度最小可達到數(shù)微米。振動磨是利用磨介高頻振動產(chǎn)生的;中擊性剪切、摩擦和擠壓等作用將顆粒粉碎的,所得到的成品平均粒度可達2-3微米以下而且粉碎效率比球磨機高得多,處理量是同容量球磨機的下10倍以上。
氣流磨可用于超微粉碎,是以壓縮空氣或過熱蒸汽,通過噴嘴產(chǎn)生的超音速高湍流氣流作為顆粒的載體,顆粒與顆粒之間或顆粒與固定板之間發(fā)生沖擊性積壓、磨擦和剪切等作用,從而達到粉碎的目的。自20世紀40年代美國第一臺工業(yè)氣流粉碎機誕生以來,現(xiàn)已有圓盤式、循環(huán)管式、靶式、對撞式、旋轉(zhuǎn)沖擊式、流化床式6大類氣流粉碎機。與普通機械式超微粉碎機相比,氣流粉碎機可將產(chǎn)品粉碎得很細(粉品細度可達2~40微米),粒度分布范圍更窄,即粒度更均勻。又因為氣體在噴嘴處膨脹可降溫,粉碎過程沒有伴生熱量,所以粉碎溫升很低。這一特性對于低熔點和熱敏性物料的超微粉碎特別重要。但是,氣流粉碎能耗大,能量利用率只有2%左右,一般認為要高出其他粉碎方法數(shù)倍。
值得指出的是,一般認為產(chǎn)品粒度與喂料速度成正比,即喂料速度愈大,產(chǎn)品粒度也愈大這種理解不全面。當喂料速度或粉碎機內(nèi)顆粒濃度達到一定值后,這個說法是合理的。因為喂料速度增大,粉碎機內(nèi)顆粒濃度也增加,發(fā)生顆粒擁擠現(xiàn)象,甚至顆粒流動像柱塞一樣,只有在"柱塞"前沿的顆粒,才有發(fā)生有效碰撞的可能,在后面的顆粒只有相互之間低速的碰撞和摩擦、發(fā)熱。但是,這并不是說顆粒濃度愈小,產(chǎn)品粒度愈小,或者粉碎效率愈高。恰恰相反,當顆粒濃度低到一定程度,顆粒之間將缺少碰撞機會而降低粉碎效率。
現(xiàn)有的大部分粉碎方法多為沖擊式。對于脆性大、韌性小的物料,這些方法是恒之有效。但基于農(nóng)產(chǎn)品深加工的發(fā)展,特別是新鮮或含水最高的高纖維物料(多為韌性物料和柔性物料)的粉碎,氣流沖擊粉碎反而效果不好,反映在產(chǎn)品粒度大、能耗高、這類物質(zhì)的粉碎用剪切式比較合適。雖然,超微粉碎的方法很多,但是目前在食品加工中應用較多的是氣流式中的超音速式超微粉碎方法。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食品的要求也愈來愈重視。這就對食品的加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證食品良好的口感,又要保證營養(yǎng)成分不被破壞,而且還要更有利于人體的吸收。超微粉碎技術根據(jù)其特點,應用于食品加工領域,恰恰可以達到上述的一些效果。對食品進行微粒超微化處理,可以使其比表面積成倍增長,提高某些成分的活性、吸收率,并使食品的表面電荷、粘力發(fā)生奇妙的變化。
粉碎設備分類方法
粉碎設備的分類方法有多種,或按結構形式,或按粉碎方法,或按運動速度,或按受力種類,或按細化程度來劃分。附表粉碎機械類別和主要特點表列出了粉碎機械的類別和主要特點。粉碎比和粉碎系統(tǒng)粉碎比是指粉碎前后物料粒度的大小變化程度。對于單臺粉碎機械來說,它等于給料的最大(或平均)粒度與排料的最大(或平均)粒度之比;對于由多臺粉碎機械所組成的粉碎系統(tǒng)來說,它等于最初給料粒度與最終排料粒度之比,或等于各單臺粉碎機械的粉碎比的連乘積。當使用破碎機械破碎物料時,粉碎比通常稱為破碎比。當粉碎比要求很大時,粉碎作業(yè)往往要在由若干臺粉碎機械組成的粉碎系統(tǒng)中來完成。物料在這個系統(tǒng)中經(jīng)過各臺粉碎機械,其粒度逐步減小,最后達到所要求的粒度。在這種粉碎系統(tǒng)中,每個階段都應選用適當?shù)姆鬯闄C械和粉碎比,在各個階段之間保持相互配合的生產(chǎn)能力。同時,為減少過度粉碎以提高粉碎效能和降低能耗,還須在每道粉碎作業(yè)之后進行篩分或分級。按細分程度來看,可分為粉碎設備有橡塑粉碎設備,渦輪式粉碎設備,氣流粉碎設備,無篩立式粉碎設備,超微分級機粉碎設備及其他專用配套機械,粉碎設備等等。
被粉碎的物料受自身重力或外力作用,由進料口進入粉碎機后,經(jīng)高速旋轉(zhuǎn)的離心盤的作用,沿徑向分布并獲得離心動力,離開園盤后又高速飛向齒圈板,這樣,物料與齒圈板、物料與物料之間不斷地相互碰撞及摩擦,物料也就不斷地被粉碎直至達到一定的細度,最后經(jīng)篩網(wǎng)板被出粉碎機外,成為所需的產(chǎn)品。
粉碎方法用機械粉碎固體物料的主要方法有5種,即擠壓、彎曲、劈裂、研磨和沖擊前4種都是使用靜力,最后1種則應用動能。在絕大多數(shù)粉碎機械中,物料常在兩種以上粉碎方法的綜合作用下被粉碎,例如粉碎機械,在旋回破碎機中,主要應用擠壓、劈裂和彎曲;在球磨機中,主要應用沖擊和研磨。粉碎方法是根據(jù)物料的物理特性、料塊的大小和所要求的細化程度來選擇的。對于堅硬物料,應采用擠壓、彎曲和劈裂;對于脆性物料,應采用沖擊和劈裂;料塊較大時,應采用劈裂和彎曲;料塊較小或排料粒度要求很小時,則應采用沖擊和研磨。粉碎方法如果選擇不當,就會出現(xiàn)粉碎困難或過度粉碎現(xiàn)象,兩者都會增大粉碎過程中的能量消耗。
能量消耗和粉碎理論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的大量粉碎工作消耗的能量很大,但在粉碎作業(yè)中,輸入粉碎機械中的能量的絕大部分都轉(zhuǎn)化為熱而由粉碎機械、循環(huán)空氣和被粉碎的物料等所吸收,直接用于物料粉碎上的卻為量極?。涸谄扑闄C械中,一般不超過10%;在粉磨機械中,則常不足1%。因此,為了減少能耗,就必須選取適當?shù)姆鬯闄C械、采用正確的操作方法、規(guī)定最佳的粉碎比和單位時間內(nèi)的產(chǎn)量。在正常的工作條件下,不同細化范圍的能耗水平大致如下:①碎到100毫米3~4千瓦小時/噸;②碎成100~10毫米5~6千瓦小時/噸;③碎成10~0.125毫米20~30千瓦小時/噸;④碎到0.125毫米100~1000千瓦小時/噸。以一般水泥廠為例,破碎機械的耗電量約占全廠總耗電量的10%,而其粉磨機械的耗電量則占60%左右。因此,在粉碎過程中就必須采取降低過度粉碎的措施,以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
粉碎理論主要是研究粉碎過程中能耗與細化程度之間的關系。由于粉碎作業(yè)是涉及多種因素的極其復雜的過程,在粉碎理論方面尚無公認的統(tǒng)一結論,而只有3種比較重要的假說。分別是:德國的里特林格爾于1867年提出的面積假說,認為固體物料粉碎時,能耗與新產(chǎn)生的表面積成正比;德國的基克于1885年提出的體積假說,認為將幾何形狀相似的同類物料破碎成幾何形狀也相似的產(chǎn)品時,能耗與被破碎的料塊的體積或重量成正比;美國的邦德和中國的王仁東于1952年提出的裂縫假說。
這三種假說在實用中都有其局限性,面積假說較適用于排料粒度為0.01~1毫米的粉磨作業(yè),體積假說較適用于排料粒度大于10毫米的粗碎和中碎作業(yè),而裂縫假說則介于兩者之間,適用于從中碎到粗粉磨作業(yè)的比較廣泛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