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種小葉片卵狀帶形或帶狀長圓形,兩邊平行,排列整齊如蕨葉狀,因以得名。
又和梯葉花楸 S. scalaris Koebne 比較,小葉片形狀和果實大致相似,區(qū)別在于后者的小葉片鋸齒較為明顯,葉軸和小葉片下面有灰白色絨毛,托葉形狀較大。
產(chǎn)于云南、西藏。
模式標(biāo)本采自瀾滄江和怒江分水嶺怒山。
生長于海拔2800-3800米的干燥山坡或山谷雜木林中。
你好朋友!種植黑果花楸前期成本與普通果樹差不多黑果腺肋花楸平均每株可產(chǎn)20公斤果實,1畝地可產(chǎn)果實2.2噸,初步估算平均畝產(chǎn)值達到2萬元左右。果實深加工后價值更能增加5至10倍。目前,世富集團已經(jīng)委托...
價格:
20左右。
蕨葉花楸形態(tài)特征
灌木,高4-7米;小枝圓柱形,褐色或黑褐色,具少數(shù)皮孔;冬芽扁卵形,先端急尖,有數(shù)枚深褐色鱗片,幼時外面微具絨毛,老時脫落。
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連葉柄共長6-13厘米,葉柄長1-1.5厘米;小葉片9-14對,間隔6-8毫米,頂端和基部的小葉片漸小,卵狀帶形或帶狀長圓形,長15-28毫米,寬6-8毫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大部分全緣,僅先端每側(cè)有4-10細銳鋸齒,上面深綠色,光滑,下面色較淺,密被乳頭狀突起,并在中脈上有銹褐色柔毛;葉軸有銹褐色柔毛,上面具淺溝;托葉卵形,草質(zhì),有深裂尖銳鋸齒。
復(fù)傘房花序具多數(shù)稀疏排列的花朵,總花梗和花梗有銹褐色柔毛;花梗長3-5毫米;萼筒鐘狀,老時內(nèi)外兩面均無毛;萼片寬三角形,先端稍鈍或急尖,內(nèi)外兩面無毛;花瓣寬卵形或橢圓卵形,長約3毫米,寬2.5-3毫米,先端圓鈍,白色,無毛;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3-5,幾與雄蕊等長,基部有柔毛。
果實卵形,直徑6-8毫米。淺紅色,先端具宿存閉合萼片。
花期6月,果期8-9月。
格式:pdf
大?。?span id="jty727e" class="single-tag-height">1.8M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花楸枝葉秀麗,初夏白花如雪,入秋葉紫果紅,是良好的彩葉樹種和觀果樹種,可用作庭院、公園、廣場、小區(qū)綠化?;ㄩ痹谖覈投砹_斯等地分布較多,是俄羅斯著名的愛情樹,但在我國沒有特別的含義。在俄羅斯,春天的花楸樹是男女青年相愛的見證,相愛的人們向它傾訴內(nèi)心的感情和秘密;秋天結(jié)滿紅果的花楸樹象征著即將出嫁的少女;花楸果經(jīng)歷
格式:pdf
大?。?span id="gujos1p" class="single-tag-height">1.8M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7
目的:HPLC梯度洗脫法同時測定天山花楸葉提取物中的蘆丁、金絲桃苷、異槲皮苷、槲皮素-3-O-(6″-O-丙二?;?-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3-O-(6″-O-丙二?;?-β-D-葡萄糖苷。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譜柱(4.6 mm×150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運行時間30.0 min,平衡時間10 min,流速1.0 mL·min-1,柱溫25℃,波長360 nm。結(jié)果:蘆丁、金絲桃苷、異槲皮苷、槲皮素-3-O-(6″-O-丙二?;?-β-D-葡萄糖苷、紫云英苷、山柰素-3-O-(6″-O-丙二?;?-β-D-葡萄糖苷分別在3.3~39.5,6.2~74.1,12.3~147.5,14.3~171.2,7.5~90.4,15.6~187.5 mg·L-1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guān)系;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98.1%,97.5%,94.5%,95.8%,102.2%,97.9%,其RSD分別為1.37%,1.57%,1.02%,1.77%,2.48%,1.38%。結(jié)論:該法操作簡便、快捷、準(zhǔn)確、穩(wěn)定性及重復(fù)性好,可用于對天山花楸中6個成分的含量測定。
蕨葉花楸(原變種)
S. pteridophylla Hand. -Mazz. var. pteridophylla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薔薇目 Rosales
薔薇亞目 Rosineae
薔薇科 Rosaceae
蘋果亞科 Maloideae
花楸屬 Sorbus
復(fù)葉組 Sect. Sorbus
梯葉系 Ser. Scalares
蕨葉花楸 Sorbus pteridophylla
蕨葉花楸灰毛變種
S. pteridophylla Hand. -Mazz. var. tephroclada Hand. -Mazz. Symb. Sin. 7: 471. 1933; Merr. in Brittonia 4: 78. 1941.
本變種與原變種區(qū)別在于其葉軸、葉片下面中脈和花序上有稀疏灰白色柔毛。
產(chǎn)云南西北部。生于懸崖上,海拔2700米。模式標(biāo)本采自貢山。緬甸北部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