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禾本科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 ,生長在北方,耐干旱,葉子細長而尖,葉片有平行葉脈。籽實也叫黍子,淡黃色,去皮后俗稱黃米,黃米再磨成面俗稱黃米面,性黏,常用來做黃糕、釀酒。
黍子,讀音shǔ zi
其形態(tài)特征與糜子相似,子實有黃、白、紅、紫等顏色。籽粒脫殼即成黍米,呈金黃色,具有粘性,又稱黃米、軟米。營養(yǎng)價值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淀粉、脂肪以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礦物質(zhì)元素。可做油炸糕和釀米酒。黍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活血作用,具有食療價值。黍米粘性大、較難消化,忌過量食用,老弱病人和胃腸功能不好者應(yīng)少食 。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zhì),寬倒卵...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qū)挋E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shù)急尖,基部...
在張家口的陽原、蔚縣及山西大同廣靈、朔州應(yīng)縣等地區(qū)是很重要的食物 當?shù)孛刻熘形缍紩秤?,華北其他地區(qū) 也用做年糕面來食用,內(nèi)蒙古沿長城一線的部分市縣、特別是鄂爾多斯、烏海、集寧等地還用來做黃糕及油炸糕,陜北、鄂爾多斯、烏海還常常用黍子釀制米酒,是北方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
1、蛋白質(zhì)與氨基酸黍米中蛋白質(zhì)含量相當高,特別是糯性品種,其含量一般在13.6%左右,最高可達17.9%。從蛋白質(zhì)組分來分析,黍子蛋白質(zhì)主要是清蛋白,平均占蛋白質(zhì)總量的14.73%。其次為谷蛋白和球蛋白,分別占蛋白質(zhì)總量的12.39%和5.65%,醇溶蛋白含量最低,僅占2.56%,另外,還有64.67%的剩余蛋白。與小麥籽粒蛋白質(zhì)相比較,二者差異較大,小麥籽粒蛋白中醇溶蛋白含量高,占蛋白質(zhì)總量的71.2%,粘性強,不易消化。黍子蛋白主要是水溶性清蛋白、鹽溶性球蛋白及白蛋白,這類蛋白質(zhì)粘性差,近似于豆類蛋白。因此,黍子蛋白質(zhì)優(yōu)于小麥、大米及玉米。
黍子籽粒中人體必需8種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小麥、大米和玉米,尤其是蛋氨酸含量,每100g小麥、大米、玉米分別為140mg、147mg和149mg,而黍子為299mg,幾乎是小麥、大米和玉米的兩倍。
2、淀粉、脂肪與維生素 黍子籽粒淀粉含量在70%左右,其中糯性品種為67.6%,粳性品種為72.5%。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及不同栽培條件下的淀粉含量差異較大,最大變幅可達15.7%。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qū)、同一地區(qū)的不同品種間的淀粉含量差異也很大。黍子粳性品種淀粉中直鏈淀粉的比例比糯性品種高,糯性品種中直鏈淀粉含量很低,僅為淀粉總量的0.3%,優(yōu)質(zhì)糯性品種不含直鏈淀粉,而粳性黍子品種中直鏈淀粉含量為淀粉總量的4.5%~12.7%,平均為7.5%。
黍米中脂肪含量比較高,平均為3.6%,高于小麥粉和大米的含量。
黍子籽粒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每100g中含維生素E3.5mg、B10.45mg、B20.18mg,均高于大米。
3、無機鹽與微量無素 黍子籽粒中常量元素鈣、鎂、磷及微量無素鐵、鋅、銅的含量均高于小麥、大米和玉米。每100g籽粒中鎂的含量為116mg,鈣的含量為30mg,鐵的含量為5.7mg,可見黍子經(jīng)過加工,可制成老人、兒童和病患者的營養(yǎng)食品。在其他食品中添加黍子面粉,可提高營養(yǎng)價值。
4、食用纖維黍子籽粒中食用纖維的含量在4%左右,高于小麥和大米。纖維素是膳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方面纖維素吸水浸脹后,使糞便的體積增加,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糞便排出,減少細菌及其毒素對腸壁的刺激,可降低腸內(nèi)憩室及腫瘤的發(fā)病率。另一方面,纖維素還能與飽和脂肪酸結(jié)合,防止血漿膽固醇的形成,從而減少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內(nèi)壁的數(shù)量,有利于防止冠心病的發(fā)生。
黍子不僅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也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草藥之一。《內(nèi)經(jīng)》《本草綱目》等書中都有記述:黍子性味:甘、平、微寒、無毒。據(jù)《名醫(yī)別錄》記載:稷米“入脾、胃經(jīng)”,功能“和中益氣、涼血解署"。主治氣虛乏力、中暑、頭暈、口渴等癥。煮熟和研末食。黍米“入脾、胃、大腸、肺經(jīng)”。功能“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除熱愈瘡”。主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呃逆煩渴、泄瀉、胃痛、小兒鵝口瘡、燙傷等癥。煮粥或淘取泔汁服。常用食療與驗方有:
⑴氣滯食積方:肉食成積,胸滿面赤不能食,飲黃米泔水。
⑵胃寒、泄瀉方:脾胃虛寒、泄瀉及肺結(jié)核低熱、盜汗,黃米煮粥,常食。
⑶妊娠流黃水方:黃米、黃芪各30g,水煎,分3次服;黃米煮粥,常食。
⑷食苦瓠毒:煮汁飲之即止。
⑸中老年人陽氣不足,氣血兩虧,體虛消瘦,腰膝酸軟,胃寒等癥:羊肉250g,河西米[稷(黍)米]400g,蔥、鹽適量。先將羊肉洗凈,切塊,熬湯,下河西米、蔥、鹽同煮。任意食,以秋冬服食為宜。
⑹黃酒核桃泥湯:神經(jīng)衰弱、頭痛、失眠、健忘、久喘、腰痛、習慣性便秘等癥:核桃仁5個,白糖50g,黃酒(黍子為原料)50ml。前兩味放和瓷碗中搗成泥狀,入鍋中,加黃酒小火煎者10分鐘,每日服兩次。
⑺黨參黃米茶:黨參15~30g,炒米30g。2味入鍋內(nèi),加水4碗煎至1碗半,代茶飲,隔日服1次。適用于脾陽虛食少、倦怠、形寒肢冷,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腸鳴腰痛,婦女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虛弱沉遲者。
大黃米加入大棗,栗子及各種豆類可以熬成八寶粥。黃米面可制成年糕、豆包、烙成粘餅,和糖一起食用,香甜可口。
黍米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經(jīng)過水解能產(chǎn)生大量還原糖,可制造糖漿、麥芽糖;黍子籽粒外層皮殼有褐(黑)紅、白、黃、灰等多種顏色,經(jīng)過化學(xué)處理可提取各種色素是食品工業(yè)中天然的色素添加劑;黍子還是釀酒的好原料,用黍子釀酒,出酒多且酒味香醇。寧夏固原縣楊郎鄉(xiāng)生產(chǎn)的楊郎白酒就是以黍子 原料釀制而成的。
黍子可制作飲料。我國中藥中常用的黃酒就是用黍子制成的,它含有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很高。據(jù)測定:黃酒中含有14種氨基酸,總酸量為1.24~1.5g/100ml,總糖量為21.5~124ug/100ml。如果對傳統(tǒng)的黃酒生產(chǎn)技術(shù)加以科學(xué)改進,可以制成黃酒系列營養(yǎng)保健飲料。
以黍子所經(jīng)過粉碎研磨成黍子面粉為原材料,經(jīng)過蒸可以做成北方人習慣的“黃糕”,黃糕經(jīng)過油炸經(jīng)常被用作結(jié)婚時的主食,主要集中在山西北部,河北和內(nèi)蒙集寧等地
《過故人莊》
作者: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其中,黍(shǔ)指的就是黃米飯。
食物名稱 | 黍子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356 千卡 |
蛋白質(zhì) | 13.6 g |
脂肪 | 2.7 g |
碳水化合物 | 71.1 g |
不溶性膳食纖維 | 3.5 g |
鈉 | 2 mg |
鎂 | 116 mg |
磷 | 244 mg |
鉀 | 201 mg |
鈣 | 30 mg |
錳 | 1.5 mg |
鐵 | 5.7 mg |
銅 | 0.57 mg |
鋅 | 3.05 mg |
硒 | 2.3 μ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3 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09 mg |
煙酸(煙酰胺) | 1.4 mg |
維生素E | 1.79 mg |
格式:pdf
大?。?span id="qbt9ijm"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jié)合古鎮(zhèn)、古村落鄉(xiāng)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xiāng)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tài)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fā)展新農(nóng)村鄉(xiāng)土建筑提供借鑒.
該土種主要種植小麥、谷子、黍子等作物,一年一熟。由于土質(zhì)粘重,結(jié)構(gòu)不良,通透性差,加之耕層薄,施肥水平低,產(chǎn)量不高。一般畝施農(nóng)家肥600kg左右,氮肥15kg,畝產(chǎn)小麥100kg左右。改良上應(yīng)深耕改土,增施灰渣和有機肥,秸稈還田,改善土壤性狀,也可根據(jù)當?shù)刭Y源進行客土改良。據(jù)晉城等地試驗,畝施粉煤灰750kg,可增產(chǎn)20%。經(jīng)濟條件差的地方可進行糧、果間作,發(fā)展干鮮果林,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