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幼苗期的管理:塔里木沙拐棗幼苗生長迅速,以6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生長最快,占年高生長量的60%左右,這時地下部分生長也快。因此,在幼苗生長的最初3個月內(nèi),每隔30-40天淺灌一次水,以后不再澆水。因幼苗怕澇,若灌水量較大或積水時間較長,常引起根腐病而成片死亡。在苗高4-6厘米,時,進行間苗及定苗工作,按5厘米的株距留苗。在整個苗期松土除草3次,以保持地表疏松。
扦插幼苗期的管理:扦抽后立即澆水。插后一周,補灌一次水,以滿足插穗早期生根對水分之需求。整個苗期灌水2-3次,灌水間隔時間45天左右(視土壤墑情、天氣狀況而定),每次灌水量宜小。九月底幼苗地上部分生長停止。
圃地的選擇:選鹽堿輕、地下水位低、便于排灌的細沙土最為理想。育苗地為新平整的沙丘地,沙質(zhì)土,0-40厘米土層的有機質(zhì)含量僅有0.19-0.37%,pH值為5.4-5.6。
種子處理:塔里木沙拐棗種子的果皮強度木質(zhì)化,堅硬。用脫去果翅或刺毛的干種子播種(因種皮上具有芽孔,水分還是能夠進入種皮內(nèi)被胚芽吸收的),一般半月左右可出齊苗,效果較好。
播種:四月上、中旬進行春播。平整好的育苗地,播前先澆水。待水下滲后,即可開溝播種。采用行距30厘米的單行式條播,播幅8厘米左右,播深3-4厘米。播種量每畝20千克。
插穗選擇、處理:冬季,選擇粗0.4厘米以上的一年生萌蘗條,截成長30-40厘米的插穗。為使插穗保水,并起到軟化皮層的作用,將插穗用濕沙埋藏。翌春四月上旬扦插前,將插穗在涼水中浸泡三晝夜,使其充分吸水。按20厘米×40厘米的株行距扦插。
分布于中國甘肅西部、新疆南部和東部。生長在海拔900-1500米的洪積扇砂礫質(zhì)荒漠、礫石荒漠中沙截上及沖積平原和干河谷。塔里木沙拐棗生長在干旱荒漠區(qū)域,因此塔里木沙拐棗群落內(nèi)植被比較稀疏,多屬能耐干旱、抗風(fēng)沙、抗鹽堿的植被。塔里木荒漠塔里木沙拐棗群落區(qū)系中被子植物6科10屬11種。其中雙子葉植物10種,裸子植物1種。灌木層7種,草本層4種。它們都是由旱生、超旱生植物主要成分而形成的稀疏植被,沒有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分布。區(qū)系組成中大部分均含1科1屬,反映出塔里木沙拐棗群落的植物種類組成貧乏,區(qū)系組成簡單,科屬組成較為分散。從屬的地理成分看,古地中海成分占5屬,溫帶成分占2屬,泛熱帶分布、舊世界溫帶分布與世界廣布各有1屬,古地中海成分明顯多于溫帶成分。群落植物區(qū)系具有明顯的古地中海性質(zhì)。這種屬性也與塔里木盆地荒漠區(qū)氣候相一致的。
塔里木沙拐棗的植物群落由于受干旱環(huán)境和貧瘠土壤以及風(fēng)力作用的影響,種類單一、群落垂直結(jié)構(gòu)簡單,可分為灌木層和草本層兩層。而這種灌、草的兩層現(xiàn)象也不明顯。個別樣地中幾乎沒有草本分布。灌木層主要由塔里木沙拐棗、膜果麻黃、泡果白刺、檉柳、琵琶柴,喀什霸王與蒿等組成,控制著群落的外貌。草本層沒有明顯的層次分化,主要以1年生植物蟲實、石生霸王、鹽生草與豬毛菜等組成,零散分布在灌木層內(nèi)且分布不均,其中鹽生草的數(shù)量最多,該層片主要作為附屬層片,但在有些群落大面積的分布并形成明顯的草本植物優(yōu)勢層片。
選擇保溫保濕,通風(fēng)良好、光線適量、排水通暢、管理方便的靈芝大棚,棚內(nèi)要求地面清潔,墻壁光潔,耐潮濕。靈芝棚的大小視培養(yǎng)料的多少而定,一般建在樹林、房前屋后林陰處,靠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適。培養(yǎng)料入棚前菇棚...
在食用菌栽培技術(shù)中,菌種生產(chǎn)技術(shù)難度大,要求高,且需要專門的設(shè)備和用品,適宜于專業(yè)菌種廠生產(chǎn)。平菇屬木腐菌,凡是適合于木生食用菌的培養(yǎng)基,也都適合平菇菌絲的生長。本節(jié)僅對平菇的菌種分離和一些平菇專用的...
陽臺黃瓜種植技術(shù)及注意事項1、陽臺黃瓜的播種時間一般是在早春1-3月時進行,當然在夏秋6-8月也可進行播種。春播的話就采用浸種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蓋直播,而夏秋季播種則可選擇浸種直播或干種直播兩種方法。...
灌木,通常高0.3-0.8米(少數(shù)1-1.5米)。老枝灰白色或淡灰色,幼枝淡綠色,節(jié)間長1-3厘米。葉鱗片狀,長約1毫米。
花較稀疏,1-2朵生葉腋;花梗較短,2毫米左右,近基部具關(guān)節(jié);花被片淡紅色或近白色,寬橢圓形,果時反折。果(包括刺)寬卵形或橢圓形,長8-15毫米,寬8-14毫米,黃色或黃褐色;瘦果長卵形,扭轉(zhuǎn),果肋凸起,肋間溝槽深,每肋中央生刺2行;刺較密或較稀疏,粗壯,堅硬,稍長于瘦果寬度,基部擴大,分離或少數(shù)稍連合,中部或中上部2-3次2-3分叉,末叉短,刺狀?;ㄆ?-6月,果期6-7月。
塔里木沙拐棗對防風(fēng)固沙、改善沙漠戈壁小氣候有重大作用,還具有多種經(jīng)濟用途。
固沙造林:塔里木沙拐棗適于在流動、半流動沙丘和平沙灘地上造林,不適于在低濕地和鹽堿地上造林 造林方式主要為植苗造林和直播造林,有時也可以運用扦插造林。塔里木沙拐棗屬植物具有耐干旱、耐風(fēng)蝕、耐沙埋、耐低溫、適應(yīng)性強、繁殖力強、對干旱與流沙環(huán)境具有較強適應(yīng)性等特點.使塔里木沙拐棗屬植物成為中國荒漠地區(qū)的防風(fēng)固沙先鋒植物之一。
經(jīng)濟:綠枝含有單寧酸,可提取單寧;枝干堅硬,可作為制作纖維板的原料;也是優(yōu)良的薪炭材,發(fā)熱量較高。
蜜源:塔里木沙拐棗還是一種蜜源植物。可見,大面積種植塔里木沙拐棗對發(fā)展養(yǎng)蜂業(yè)也有較大意義。
飼用:其嫩枝是羊與駱駝喜食的飼料。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ems9pu8" class="single-tag-height">23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木棉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地整地 選向陽的、土層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 2. 繁殖方法 木棉主要用種子繁殖。每年 10月,果實成串聚生,采回堆放在陰涼處。過 數(shù)天,攤開晾曬,果裂種脫,除去絮毛雜物,陰干后貯存。早春 2-3 月間播種,播前催芽, 用條播或撒播均可。每公頃用種量 45-60kg。播后按一般育苗的措施,加強管理,待幼苗長 至 5-6cm時,可進行移栽分床培育。 一年生的苗木高達 50cm以上,秋后或次年春季出圃定植。 每年 3-4月份先開花,后長葉。花冠五瓣,橙黃或橙紅色?;ㄝ嗪诤稚?,革質(zhì)?;ê蠼Y(jié)橢圓 形碩果,內(nèi)為卵圓形的種子和白色的棉絮。 栽培技術(shù) 用播種、 扦插和分株繁殖。蒴果未開裂前采集, 種子發(fā)芽力保存期短,故多隨采隨播,也可用濕沙短期貯藏,條播,覆土 2cm,平均氣 溫 20℃以上,一般 4-5d 可出齊苗;扦插多在 2-3 月或雨季進行, 用長 8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