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原變種主要區(qū)別為植物體無毛;葉片長1-3厘米,寬3-5毫米;花序不分枝,小穗李生于主軸上,有時基部3個,但其中1個小穗退化。
生長于林下草地陰濕處。
分布于我國臺灣;分布菲律賓。
三葉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有三片小葉子,葉形呈心形狀,葉心較深色的部份亦是心形。在十萬株三葉草中,可能只會發(fā)現(xiàn)一株是四葉草,機率大約是十萬之一。四葉草的邊緣應該有鋸齒,接近中心葉片是..........
多年生草本,高度×冠幅:30cm—60cm×30—50cm。質(zhì)感中至細。莖葉銅紅色,冬季開花,花乳白色,小球形,酷似千日紅。
高可達15米,葉革質(zhì),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邊緣有小鈍齒;葉柄初時有微毛,在結實時變禿凈??偁罨ㄐ蚨嗌谌~腋,花序軸纖細,花白色,萼片披針形,花瓣倒卵形,花藥頂端無附屬物;核果橢圓形,外果皮無毛,內(nèi)果皮堅...
格式:pdf
大小:33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通過對湖榕(Ficus?。螅穑┖托∪~榕(Ficus?。恚椋悖颍铮悖幔颍穑帷。蹋┗ㄐ螒B(tài)結構特征的比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葉榕的花果形態(tài)結構有較顯著的差別。湖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4片,萼片頂部都有毛,花粉位為精園形,花粉壁較薄,其結實率較低,只有0.1%;小葉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3片,萼片頂部光滑無毛,花粉粒為圓形而壁較厚,其結實率較高,為29.1%。
格式:pdf
大?。?span id="1jzrbvv" class="single-tag-height">33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8
長景園林 www.cmeii.com 在靠海堿性土綠化樹苗中, 紫薇樹小葉紫薇可以是其中一種, 又是有它奇異的耐鹽堿性, 在天津濰坊,上海,安徽海南等鹽堿區(qū),前不久移植存活率始終很高。 紫薇樹是一個品種超級耐肥料的植物,成長期每 33 天應用復合肥撒施,很熱的時候天 熱雨水季節(jié)停止施肥,一年速效肥應用 ~4次,春夏天 ~3次,夏秋兩季 ~二次,按照氣候環(huán)境 調(diào)派施肥季節(jié)。冬天使用有機肥撒播土層上,每小葉紫薇 畝大約 1.8~1T。選擇排水簡便的種苗的土地,泥土,紅土,泥土都可以,砂石土不能。從地 里澆水可架設管道根灌,或者用排水渠漫灌,紫薇樹病害比較少,一般來說為猛蟲,粘蟲, 能用細微殺蟲藥滅施。 http://www.cmeii.com/xinwenzhongxin/921.html 植株總高度可達 10米,米徑 80 公分,樹皮灰綠色,樹冠平展,圓形小葉對生, 8~ 11 對組成羽狀復
日本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uino) Beauv. var. japonicus (Steud.) Koidz.)與原變種主要區(qū)別為:葉鞘無毛,僅邊緣生纖毛;葉片闊披針形或狹卵狀橢圓形,長5-15厘米,寬12-30毫米;花序長達15厘米,主軸無毛,小穗近無毛。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分布于河北、山東、陜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四川、福建、廣東、廣西和云南;生長于路邊、林下草地陰濕處。
狹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uino) Beauv. var. imbecillis (R. Br.) Hack.)稈纖細;葉鞘光滑無毛或邊緣有纖毛;葉片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或被微毛,長4-8厘米,寬5-12毫米;花序軸及穗軸無毛,小穗疏生毛。分布于中國和日本;在中國分布于陜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貴州、臺灣和云南;生長于山坡、草地陰濕處。
雙穗求米草(Oplismenusundulatifolius(Arduino) Beauv. var.binatusS. L. Chen et Y. X. Jin)與原變種主要區(qū)別為花序主軸各節(jié)均為2小穗,第一外稃具5-7脈。分布于中國河北、安徽、上海、浙江等省市;生長于疏林下陰濕處。
小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uino) Beauv. var. microphyllus (Honda) Ohwi)與原變種主要區(qū)別為植物體無毛;葉片長1-3厘米,寬3-5毫米;花序不分枝,小穗李生于主軸上,有時基部3個,但其中1個小穗退化。分布于中國臺灣和菲律賓。生長于林下草地陰濕處。
光葉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 (Arduino) Beauv. var. glabrus S. L. Chen)與原變種主要區(qū)別:植物體除葉鞘邊緣有毛外,其余均無毛,植株較高大,上升部分高30-70厘米;葉片長5-10厘米,寬1-2厘米;小穗孿生于花序主軸上。分布于中國山西、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省;生長于林下陰濕處。
與原變種主要區(qū)別為植物體無毛;葉片長1-3厘米,寬3-5毫米;花序不分枝,小穗李生于主軸上,有時基部3個,但其中1個小穗退化。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10(1)卷)
圓錐花序長2-10厘米,主軸密被疣基長刺柔毛;分枝短縮,有時下部的分枝延伸長達2厘米;小穗卵圓形,被硬刺毛,長3-4毫米,簇生于主軸或部份孿生;穎草質(zhì),第一穎長約為小穗之半,頂端具長0.5-1(-1.5)厘米硬直芒,具3-5脈;第二穎較長于第一穎,頂端芒長約2-5毫米,具5脈;第一外稃草質(zhì),與小穗等長,具7-9脈,頂端芒長1-2毫米,第一內(nèi)稃通常缺;第二外稃革質(zhì),長約3毫米,平滑,結實時變硬,邊緣包著同質(zhì)的內(nèi)稃;鱗被2,膜質(zhì);雄蕊3;花柱基分離。染色體2n=54(Авдулов, 1931; Tateoka, 1954)?;ü?-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