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差異當代建筑形式解析 | 作????者 | 黃源、王麗方 |
---|---|---|---|
出版社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4年11月1日 |
頁????數(shù) | 296 頁 | 裝????幀 | 平膜勒口 |
ISBN | 978-7-112-17369-3 |
本書基于近30年來的一些著名建筑師的作品以及全球近50個大城市的若干地標建筑,分析了當代建筑形式差異化設計手法。本書從三個方面來描述當代建筑形式差異化:要素差異化、組織差異化和效果差異化。建筑師可以從這三個方面有針對性地進行形式創(chuàng)新。
差異化的建筑形式常常伴隨著爭論,尤其是針對標志性建筑。我們需要避免對于設計常規(guī)的過度偏離,在當代建筑中,形式、功能、結構需要創(chuàng)新整合。
本書著力于梳理、解析當代建筑形式的各類差異化手法,關注并分析當代建筑形式的走向及引發(fā)的相關問題, 嘗試對各類新的變化做出某種歸納。這些歸納注定無法涵蓋全部的當代建筑現(xiàn)象, 旨在提供某些視角和啟發(fā)。
1 導言:形式一差異
1.1 形式的定義
1.2 核心內容
1.3 差異與創(chuàng)新
1.4 研究材料
1.5 研究框架
2 差異I要素與特征
2.1 尺度與比例
2.2 形狀
2.2.1 非基本幾何形、自由形
2.2.2 仿自然形
2.3 形體的消解
2.3.1 以片代體
2.3.2 群線與點集
2.3.3 體、面、線的連續(xù)轉換
2.4 要素、特征與結構、構造
2.5 本章小結
3 差異I組織方式
3.1 數(shù)量組織
3.2 虛實組織
3.3 對比關系
3.4 位置關系與拓撲關系
3.5 網格
3.6 對稱性
3.7 形式組織與功能、空間
3.8 本章小結
4 差異l形式效果與美學樣式
4.1 形式效果與美學樣式
4.2 當代建筑中的若干年美學樣式
4.2.1 動感與連續(xù)性
4.2.2 輕盈感與非物質化
4.2.3 混雜:對秩序的有限度破壞
4.2.4 失衡:對平衡與均衡的挑戰(zhàn)
4.3 本章小結
5 走向新整合
5.1 形式差異化策略初探
5.2 走向新整合
5.2.1 兩種方式
5.2.2 功能與形式
5.2.3 結構與空間
5.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與附錄
地標建筑案例庫圖片索引
形式差異化手法圖解匯總 2100433B
作者:黃源 王麗方
出版社: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1日
上架日期: 201411征訂號:26167
版次:第一版
頁數(shù):296
裝幀:平膜勒口
開本:異16開
印張:18.500
ISBN:978-7-112-17369-3
存在的差異有以下方面 一、你繪制的建筑面積是一部分 比如陽臺的建筑面積不用繪制 在樓層設置里的建筑面積是總的 但是你繪制的建筑面積 即你通過查看計算式的建筑面積 是你手工繪制的 二、你要查看下 最好三...
檢查你的材料費調整對否。
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坐落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qū)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筑群。它最初是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
格式:pdf
大?。?span id="k9yr3y9" class="single-tag-height">358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7
所謂“地域主義”(Regionalism),今天語境中為一種帶有修正色彩的溫和地域主義。真正的地域主義代表著人類農業(yè)文明或游牧文明的前工業(yè)時代文化遺存,本質上是保守主義的“后進”性思維形態(tài)。而“批判的地域主義”,或稱“開放的地域主義”在現(xiàn)今作為一種對抗國際主義的普世文明的思潮,可視為一種真正嚴肅的,可操作的多樣化策略。不同于根植于群體記憶中的傳統(tǒng)地域主義,“開放性地域主義”可視為一種具有無窮生命力的有良知的“折衷”策略。在劉家琨的建筑實踐中,以一些我們熟知的建筑案例,真正的理性若隱若現(xiàn)。
格式:pdf
大小:358KB
頁數(shù): 8頁
評分: 4.3
中外建筑差異賞析 論文 年級: 學號: 姓名: 專業(yè):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摘 要:本文通過鑒賞分析中外代表性 古建筑 美術作品,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建筑美術所呈現(xiàn)出 各自不同的特點, 進一步加深建筑與 美術之間關系的認識, 保護、維修好這些與建筑成為一體的美術作品, 使建筑和美術作品能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我們今天的社會留下珍貴的文物建筑資料。 關鍵詞: 建筑美術建筑文化建筑 建筑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產物。 早在原始社會, 人們就在為尋找、 建造能夠遮風避雨 的生存空間――建筑而辛勞。當人們擁有了這種最基本的生存空間后, 合理、舒適、美觀的 目標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來, 并且圍繞該目標的實現(xiàn)而在一直進行不懈的努力, 這 種努力也使得建筑學學科本身得到了較大的發(fā)展。 目前,人們對建筑的理解早已突破了實用 性的概念, 建筑的藝術性和文化性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 建筑具有物質和精神雙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四篇,第一篇為概述,涉及全球氣候環(huán)境分類;第二篇為與氣候環(huán)境相關聯(lián)的傳統(tǒng)建筑;第三篇基于地方氣候的傳統(tǒng)建筑形式;第四篇基于生態(tài)氣候學的當代建筑形式。本書可應用于建筑學專業(yè)教學用教材,也可供建筑專業(yè)人士工作參考。
建筑形式是具有意義的,建筑形式的視覺張力也恰恰是存在于形式的意義或意義的轉換之中。那么如何去認識建筑形式與意義間的關系,如何去構成一個理想的建筑形式,如何去發(fā)現(xiàn)一個建筑在形式方面的構成方法和規(guī)律,這是《建筑形式構成方法解析》所涉及的主要內容。
《建筑形式構成方法解析》提出了“交叉”與“平行”作為建筑形式構成的兩個基本角度,同時提出了“形態(tài)”、“界面”、“中心”、“邊緣”等四個基本構成要素。在此基礎上,《建筑形式構成方法解析》對近百個實例進行了分類解析,希望有助于認識、學習建筑形式的構成方法和構成規(guī)律。
1 “交叉”與“平行”——基本方法的概念與范疇
1.1 基本認識的構建
1.2 “交叉”與“平行”
1.2.1 人與自然基本關系中的“交叉”與“平行”及共建筑形式的概念與范疇
1.2.1 人與人基本關系中的“交叉”與“平行”及其建筑形式的概念與范疇
2 “形態(tài)”與“界面”、“中心”與“邊緣”——基本構成要素的概念與范疇
2.1 自然環(huán)境中“形態(tài)”及“界面”在“交叉”與“平行”范疇內的含義及概念
2.1.1 “交叉”的“形態(tài)”及“界面”——建筑“形態(tài)”及“界面”關聯(lián)性構成方法的表達
2.1.2 “平行”的“形態(tài)”及“界面”——建筑“形態(tài)”及“界面”非關聯(lián)性構成方法的表達
2.2 社會環(huán)境中“中心”及“邊緣”在“交叉”與“平行”范疇內的含義及概念
2.2.1 “交叉”的“中心”及“邊緣”——建筑“中心”及“邊緣”關聯(lián)性構成方法的表述
2.2.2 “平行”的“中心”及“邊緣”——建筑“中心”及“邊緣”關聯(lián)性構成方法的表述
3 建筑形式構成方法的應用
3.1 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凝聚態(tài)綜合樓
3.2 吉林城建大廈
3.2.1 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3.2.2 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3.3 北京新天文館
3.3.1 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3.3.2 社會環(huán)境中的“交叉”與“平行”
3.4 結語
4 建筑形式構成實例解析
5 參考文獻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