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捷地分洪閘 | 別????名 | 捷地泄洪閘 |
---|---|---|---|
地????址 | 河南省滄州市南捷地回族鄉(xiāng)捷地村 | 控制河流 | 海河南運河分洪道捷地減河 |
建設時間 | 1933年、2000年 |
捷地分洪口門是一古老建筑,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歷了多次改造,它始建于明弘治三年,當時為滾水壩,清雍正四年挑通捷地減河,設立閘口。清宣統(tǒng)三年將閘壩改建成溢流堰。1933年,重建分洪閘。1963年大水后,于1964年進行了規(guī)模較大的工程維修:修補海漫,拋石護沖坑,閘上下游塊石護坡,更換閘門,改建工作橋面。
電站閘位于分洪閘上游的右側,1958年由滄州專署水利局設計、滄縣水利局負責施工。修建的捷地公社水電站,竣工后交河北省滄縣電力局管理。
南運河捷地八孔泄水閘原為木結構閘門,六孔發(fā)電洞閘原為鋼結構閘門。這十四孔閘門經過三十多年的運用已老化,漏水嚴重,南運河河務處于1992年8月完成了閘門改建設計,河北省廳以冀水規(guī)設(1995)54號《關于捷地樞紐閘門改建設計的批復》批準了捷地樞紐閘門改建工程設計。經過議標,八扇泄水閘和六扇發(fā)電洞閘的閘門更換維修工程由滄州水利工程處水工結構廠中標承修。閘門改建工程于1995年9月1日動工,10月30日竣工,共完成閘門改建工程量14扇重15.4噸。
作為為引黃濟津的分水口門,捷地分洪閘保證了滄州市的防洪安全。在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實施后,該閘還負擔地運河向捷地減河兩岸的黃驊市、南大港農場、中捷農場和滄縣東部地區(qū)輸水的任務。
此閘在20世紀50年代、1963年汛期以及80年代引黃引岳濟津期間,對保證捷地以下南運河安全行洪和冬季輸水起到“太平門”作用,效益顯著。捷地閘建國后經歷了1955年、1963年兩次大洪水。1955年9月分洪閘最大泄量為266立方米/秒,相應閘前水位12.89米;1963年8月,下泄流量190立方米/秒,相應閘前水位12.02米。
捷地分洪閘,位于河北省滄州市捷地減河的始端,即南運河向東分洪口的位置。捷地減河,從河南省滄州市南捷地回族鄉(xiāng)捷地村的捷地進洪閘開始,到黃驊市歧口南高塵頭村的新防潮閘止,長約83(83.53)公里??琰S驊、滄縣、滄州市新華區(qū)、滄州開發(fā)區(qū)等地。捷地減河,初建時的使用就是主要承擔排泄南運河一部分的洪水。為滄州市的市級分洪河道。
京杭大運河——南運河“滄州段”北起青縣李又屯村,南至吳橋第六屯,流經青縣、滄縣、滄州市區(qū)、泊頭、南皮、東光、吳橋,全長253公里,滄州是京杭大運河流經的20個城市中里程最長的城市。占京杭大運河總長的七分之一。滄州段運河當時稱為御河或衛(wèi)河,清代以后,稱為南運河。南運河起自山東省德州市四女寺樞紐,由南向北經我省衡水市、滄州市的十一個縣(市、區(qū)),于天津市靜??h十一堡與子牙河匯流后經海河入海。
為控制、防御洪水以減免洪災損失所修建的工程。主要有堤、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和水庫等。按功能和興建目的可分為擋、泄(排)和蓄(滯)幾類。? 擋?主要是運用工程措施"擋"住洪水對保護對象的侵襲。如用...
特殊轉動結構,無齒輪、無皮帶轉動,無需保養(yǎng),使用穩(wěn)定,壽命更長久
不錯的 質量有保證!專業(yè)提供各種三輥閘,翼閘,擺閘,轉閘。堅固耐用,一流的團隊提供完善售后服務
捷地分洪閘,位于河北省滄縣捷地鎮(zhèn)西南,由130米的引河與南運河右岸相連接。明弘治三年(1490年)開挖捷地減河時,在減河上口建橋設閘。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開減河時,建五孔閘,總寬28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將閘改為滾水壩,并將壩頂高程降低0.40米。嘉慶十二年(1807年),又將壩頂提高0.73米。1911年,將壩改成溢流堰。1933年,將溢流堰改成八孔閘(即現捷地閘)。由于年代久遠已不再運用,只作為文物進行保管,原有兩閘的泄洪任務由新建泄洪閘一閘負擔。
2000年,新泄洪閘為孔式涵洞閘。閘門為潛孔式,寬4.4米、高4.4米,后接8.3米長涵洞,中孔寬4.7米,邊孔寬4.55米,底高程4.95米,設計流量150立方米/秒。拆除原消力池,新建鋼筋混凝土消力池,池寬18米,長19.5米、深1米,底板厚0.65米。
1958年由滄州專署水利局設計,滄縣水利局施工,竣工后交滄縣電力局管理。1963年6月,滄州專署水利局將該閘移交給河北省南運河管理局管理,1964年以后電站廢棄,涵洞交河北省南運河河務管理處管理。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khtmt91" class="single-tag-height">50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結合西鄭莊分洪閘消能防沖工程復核計算及設計實例,針對蓄滯洪區(qū)分洪閘的消能設計條件以及下游水深對消能防沖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格式:pdf
大?。?span id="ngtrupz" class="single-tag-height">50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通過介紹南北云中河分洪閘工程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對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內容、工程設計、工程布置進行了闡述.工程除險加固后,能消除工程諸多安全隱患,保證工程安全運行,大大改善區(qū)域工農業(yè)生產條件,為區(qū)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推動作用,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分洪閘建于河道的一側,用來分泄河道洪水的水閘。當上游來水超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時,為確保河道下游地區(qū)免受洪災,將超過下游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經分洪閘泄入湖泊、洼地等預定的分洪區(qū)暫時存蓄,待洪水過后,再排入原河道,或泄入分洪道直接分流入海。分洪閘宜建于河流彎道凹岸的頂點稍偏下游處,使能充分利用彎道環(huán)流減少或防止閘前泥沙淤積,以保證分洪能力。分洪閘一般采用開敞式。閘底檻高程,多與河道灘地地面接近。閘孔總寬度,應能保證通過最大分洪流量。分洪初期,閘上下游水位差及過閘單寬流量都較大,過閘水流的沖刷能力很強。因此,對分洪閘下游的消能防沖問題,應予十分重視,并須采取有效措施,常需借助水力模型試驗研究確定。為使水流平順地進入分洪道,防止下游河床及兩岸遭受沖刷,分洪閘下游連接段一般都較長。鑒于洪水來臨時,洪峰歷時短暫,分洪閘門應能迅速開啟,及時分洪,削減洪峰,保證下游河道安全。因此,分洪閘雖不經常使用,但須經常注意維護管理,并制定嚴格的閘門操作規(guī)程,確保正常運用。
閘孔尺寸根據最大分洪流量及相應的上下游水位確定。蓄洪區(qū)首部的分洪閘在分洪初期,閘后往往無水,閘上下游水位差以及過閘單寬流量都較大,消能防沖條件十分惡劣。除按上下游水流銜接條件確定消能防沖工程布置外,還需特別重視水流的平面連接,防止進流方向偏斜。如翼墻的擴散角過大,下游將產生巨大回流,主流不但不能擴散,反而更加集中,左沖右撞,曲折前進,沖刷破壞力極強。因此,對分洪閘的消能防沖設計要十分重視。通常需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研究確定,并嚴格制定閘門的啟閉程序和操作規(guī)程,確保分洪閘的安全運行。同時,洪水期、江河中常帶有很多漂浮物隨流而下,分洪閘在選型和確定空口尺寸時,應考慮行洪的特點。在進行分洪閘閘室分縫及強度設計時,需考慮閘底板常高于河道的枯水位,各部分構件受溫度變化較大的不利因素,分洪閘的組成及其設計要點與一般水閘相同。
中國的主要江河上多設有分洪工程,如黃河下游的東平湖分洪工程,長江中游有荊江分洪工程,漢水下游的杜家臺分洪工程。這些分洪工程均設有分洪閘。中國于1952年在長江中游沙市附近建成的長1045米、進洪流量達12100m/s的荊江分洪工程進洪閘,經1954年分洪實踐,運用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