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溶性巖層裸露于地表的補給區(qū),入滲補給有兩種方式:
一種為灌式補給,在低洼處匯集一定量的降水,通過漏斗或落水洞灌入地下,有時,整條河流通過這類洞穴潛入地下。
另一種為滲入式補給,通過地面上微小的裂隙,較緩慢地滲入地下,匯入巖溶通道和地下河系之中。在巖溶地區(qū),往往在幾百乃至上千平方千米之內(nèi),巖溶水可通過一個泉或泉群集中排泄。
根據(jù)溶蝕水的埋藏條件可分為:
巖溶上層滯水指在厚層灰?guī)r的包氣帶中,常有局部非可溶的巖層存在,起著隔水作用。
巖溶潛水是指在大面積出露的厚層灰?guī)r地區(qū)廣泛分布著的溶蝕水。
巖溶承壓水是指巖溶地層被覆蓋或巖溶層與砂頁巖互層分布時,在一定的構造條件下形成的溶蝕水。
一方面,在不破壞礦物結晶格架的情況下,一部分化學成分可進入水;另一方面,巖石中可溶性鹽、難溶鹽以及不溶鹽還可以發(fā)生風化溶解。而水的化學成分極大地影響水的溶蝕作用,海水含有NaCl和其他各種鹽分,其溶蝕作用較淡水更強。當水中含有CO2時,水呈酸性,pH降低,水的溶解能力大大提高。此外,如水的溫度和礦化度,徑流和水循環(huán)的強度、巖石的破碎程度、水與礦物接觸的比表面積、礦物的化學成分和溶解度等因素均影響溶蝕作用的強度。
水箱(水塔)式供水方式,就是有水泵,水箱,管道,控制箱組成,水泵靠水箱里的存量信號啟停。,壓力泵供水方式,是由水泵,管道,電接點壓力表,控制箱組成,水泵靠壓力表的信號(管道壓力)啟停。
10%
采用先前的計稅方式,也就是營業(yè)稅的計稅模式
溶蝕水(dissolved water)是指自然界對巖石、礦物具有巨大的溶蝕作用的水。在溶蝕水的溶蝕作用下所形成的最為典型的地貌形態(tài)為喀斯特(巖溶)地貌。如我國著名旅游景區(qū)廣西桂林因為流水溶蝕形成的溶洞、石林、石鐘乳、溶斗等各種喀斯特地貌類型遍布全區(qū)。
巖溶水的分布主要受巖溶發(fā)育規(guī)律控制。所謂巖溶就是指水流與可溶巖石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伴隨產(chǎn)生的地表及地下地質(zhì)現(xiàn)象的總和。巖溶作用既包括化學溶解和沉淀作用,也包括機械破壞作用和機械沉積作用。因此,溶蝕水在其運動過程中不斷地改造著自身的賦存環(huán)境。
巖溶水在南方地區(qū)分布很普遍,水量豐富,對供水極為有利,但對礦床開采、地下工程和建筑工程等都會帶來一些危害。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r8tvemz" class="single-tag-height">4.0MB
頁數(shù): 27頁
評分: 4.6
第九章4第五節(jié)補給水泵定壓方式
格式:pdf
大?。?span id="wspj8gg" class="single-tag-height">4.0M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3
1 給水方式 (1) 直接給水方式 當室外給水管網(wǎng)的水量、水壓一天內(nèi)任何時間都能滿足室內(nèi)管網(wǎng)的水量、 水壓要求時,應充分利用外網(wǎng)壓力,采用直接給水方式,建筑內(nèi)部管網(wǎng)直接在 外網(wǎng)壓力的作用下工作。 直接給水方式的特點是:系統(tǒng)最簡單,能充分利用外網(wǎng)壓力。但室內(nèi)沒有貯備 水量,外網(wǎng)一旦停水,內(nèi)部立即斷水。 (2) 單設水箱的給水方式 當室外管網(wǎng)的水壓周期性變化大,一天內(nèi)大部分時間,室外管網(wǎng)水壓、水 量能滿足室內(nèi)用水要求,只有在用水高峰時,由于用水量過大,外網(wǎng)水壓下降, 短時間不能保證建筑物上層用水要求時,可采用單設水箱的給水方式。在室外 管網(wǎng)中的水壓足夠時 (一般在夜間 ),可以直接向室內(nèi)管網(wǎng)和室內(nèi)高位水箱送水, 水箱貯備水量;當室外管網(wǎng)的水壓不足時 (一般在白圖 2—2直接供水方式天 ), 短時間不能滿足建筑物上層用水要求時,由水箱供水。由于高位水箱容積不宜 過大,單設水箱的給水方式不適
瑞士喀斯特學家B gli 根據(jù)CO2溶解動力學理論和Co rbel 溶蝕速率計算公式。得到溫帶的喀斯特剝蝕速度大于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qū),北極和亞北極地區(qū)喀斯特剝蝕速度也可大于溫帶和熱帶地區(qū)。
溫度高不利于CO2 溶解于水,有妨對碳酸鹽巖的溶蝕。但溫度高,土壤生物CO2高,有利于碳酸鹽巖的溶蝕。多雨有利于碳酸鹽巖中的水循環(huán),促進對碳酸鹽巖的溶蝕作用,提高了碳酸鹽巖的物質(zhì)遷移速度和強度。CO2是水對碳酸鹽巖溶蝕作用的動力。由于它的加入,使水的溶蝕能力提高幾十倍??λ固厮械腃O2主要來自于土壤。當土壤中存在一定濕度時,溫度就是CO2生產(chǎn)量多少的關鍵。溫度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旺盛和有機物的分解強烈,產(chǎn)生大量CO2;溫度低,微生物活動受抑制,有機物分解緩慢,產(chǎn)生的CO2就少。我國桂林地區(qū)土壤空氣 CO2的濃度在夏季達到 2000~20000ppm,最高 67000ppm。云南石林地區(qū)1999年6月深度在 20cm 以下的土壤中,CO2的含量為4000~18840ppm,最高 100000ppm (經(jīng)常灌溉和施有機肥的草坪)。而陜西鎮(zhèn)安魚陽夏季土壤中CO2濃度為5000~14000ppm,冬季只有 400~2000ppm。浙江桐廬駱駝山坡上深度 20~100 cm 土壤中 CO2的濃度在 1997 年 11 月為 600~3000 ppm , 1998 年5月為2500~24 000 ppm。
溶蝕地貌,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tǒng)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統(tǒng)稱為喀斯特??λ固厥悄纤估蛭鞅辈恳了固乩雿u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當?shù)胤Q為Kras,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近代喀斯特研究發(fā)軔于該地而得名。
地表喀斯特:石芽,溶溝,漏洞,落水洞,豎井,溶蝕洼地,溶蝕盆地,干谷,盲谷,伏流,峰叢,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石筍,石鐘乳,石幔。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