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露天礦運輸 | 運輸方式 | 鐵路公路輸送機井巷等運輸方式 |
---|---|---|---|
考慮因素 | 地形、地質、露天礦生產能力等 | 中????國 | 采用平硐溜井方式運輸 |
運輸量大,成本低;但允許坡度小,一般只有1.5~4%,最大6~8%;曲率半徑大,靈活性差;基建速度慢,一次投資大,適用于地形不復雜、礦體走向長、運距長、運量大的露天礦。鐵路運輸?shù)臓恳O備有牽引機組、電機車(圖1)、內燃機車和蒸汽機車。中國生產的標準軌電機車有 100噸和150噸兩種;窄軌電機車有8噸、14噸、20噸、40噸四種。窄軌內燃機車有80馬力、120馬力、240馬力等。礦車種類較多,準軌礦車有60噸、100噸和180噸三種,窄軌礦車有1.2~2.5m3、4~10m3、20m3等。中國用1435mm標準軌距,窄軌軌距主要有900、750、762和600mm 4種。
主要設備是汽車,爬坡能力大,一般為8%,最大達15%。道路曲率半徑小,機動靈活,適用于各種條件的露天采場。采用汽車運輸?shù)穆短斓V,投產快,但經(jīng)營費高,運距不宜過長,一般在2~3km以下。需有良好的道路和完善的維修保養(yǎng)設施,以保證汽車的正常運行。礦山常用自卸汽車的載重量多在20噸以上。60年代發(fā)展的電動輪自卸汽車,常用載重量為109~154噸(120~170短噸)(圖2),最大達318噸(350短噸)。汽車型號按礦巖運量、裝車設備規(guī)格和運距等條件選取。車斗和電鏟斗容之比,以3~5為宜。
電動輪自卸汽車運輸
電動輪自卸汽車經(jīng)20年實踐,已為許多大型露天礦使用,并發(fā)展成架線式或雙能源式,架線網(wǎng)路常設于固定線路上,利用車頂導電弓從導線網(wǎng)路獲取補充電源,供上坡運輸時用;在較高架線電壓下,可增大牽引和運行速度,載重100噸的Μ-100型架線式電動輪自卸汽車,在8%的坡道上坡運行時,運行速度比不架線的提高約一倍。下坡和平道運行時用汽車自身的柴油發(fā)電機供電。電動輪自卸汽車的結構簡單,制動可靠,自動調速,牽引性能好,爬坡能力強,操作平穩(wěn),維修費用低,技術經(jīng)濟效果較好。
帶式輸送機可以在 18°以下的斜坡上運輸,大大縮短運距,適宜于高差大而深的露天礦;生產能力大,勞動消耗少,可實現(xiàn)連續(xù)運輸及全盤自動化。堅硬礦巖大塊,需經(jīng)破碎,達到要求塊度,方能運輸。移動破碎機和移動輸送機的應用,為該運輸方式開辟了新的前景。輸送機帶寬,一般為1~2m,最大3.6m。最高帶速7.5m/s。最大理論生產能力48000m3/h以上。 提升機運輸 運輸方式按牽引鋼絲繩分,有單繩提升、雙繩提升和無極繩提升。前兩種為間斷運輸,后者為連續(xù)運輸。按提升容器分,有箕斗、罐籠、串車。串車提升坡度取決于車廂裝滿程度,一般為20°左右?;泛凸藁\提升坡度則不受限制(見礦井提升容器、礦用鋼絲繩)。
即礦巖沿溜井自重下放,通常為其他運輸?shù)闹虚g環(huán)節(jié)。最適于山坡露天礦,山坡高差越大,越經(jīng)濟合理。溜井下部與平硐、斜井或立井聯(lián)接。在這些井巷中分別設置帶式輸送機(破碎機)、鐵路或鋼繩提升機等。中國許多山坡露天礦采用平硐溜井方式運輸,經(jīng)濟效果甚好。2100433B
選擇運輸方式時,必須綜合考慮地形、地質、氣候條件,露天礦生產能力,開采深度,礦石和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質,礦山基建工程量和運距等因素。經(jīng)全面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根據(jù)適用條件,確定合理的運輸方式。對于深凹露天礦,最有效的是下部用汽車,中間接以輸送機或提升機,上部地表再接以輸送機或鐵路、公路運輸?shù)穆?lián)合運輸。
我有報告,參與了幾個國內礦山采石場的生態(tài)修復、地質環(huán)境治理項目。可以找我。 ①新建露天開采礦山的開采方案中,應明確包含該礦山環(huán)境的保護預案,重點是剝離土層存儲、非礦巖土的轉移、礦渣的堆放、尾礦的排放等...
小型露天采石場安全生產暫行規(guī)定 第一條為預防和減少小型露天采石場生產安全事故,保障從業(yè)人員的安全與健康,根據(jù)《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制定本規(guī)定。 第...
格式:pdf
大小:850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5
論述了庫爾斯克磁力異常區(qū)問題研究所的工作成果。為了確保和提高深露天礦的經(jīng)濟效益,該所做了多方面的試驗。結果表明,對深露天礦來說,完善鐵路運輸比采用汽車運輸和膠帶輸送機運輸效益更佳。
格式:pdf
大小:850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3
論述了庫爾斯克磁力異常區(qū)問題研究所的工作成果。為了確保和提高深露天礦的經(jīng)濟效益,該所做了多方面的試驗,結果表明,對深露天礦業(yè)說,完善鐵路運輸比采用汽車運輸和膠帶輸送機運輸效益更佳。
第1章 緒論 1.1 露天礦運輸工藝現(xiàn)狀 1.1.1 國外露天礦運輸現(xiàn)狀 1.1.2 國內露天礦運輸現(xiàn)狀 1.2 露天礦運輸方式 1.2.1 鐵路運輸 1.2.2 公路運輸 1.2.3 膠帶運輸機運輸 1.2.4 聯(lián)合運輸 1.2.5 重力運輸 1.3 露天礦深部開采運輸系統(tǒng)實踐與研究的意義 1.3.1 鞍鋼集團礦業(yè)公司發(fā)展史 1.3.2 意義第2章 鞍鋼集團露天鐵礦運輸系統(tǒng)實踐 2.1 鞍鋼礦業(yè)生產現(xiàn)狀 2.1.1 露天礦山開采技術 2.1.2 鞍鋼露天礦開拓運輸工藝實踐 2.2 露天運輸科研新成果 2.2.1 礦山關于運輸?shù)目蒲星闆r 2.2.2 相關科研成果 2.3 鞍礦露天礦運輸遇到的問題 2.4 提高露天礦運輸效率的途徑第3章 陡坡鐵路和雙能源汽車 3.1 陡坡鐵路的研究 3.1.1 陡坡鐵路的優(yōu)點 3.1.2 陡坡鐵路在國外的使用情況 3.1.3 我國陡坡鐵路運輸工藝研究現(xiàn)狀 3.2 雙能源汽車 3.2.1 雙能源汽車的特點 3.2.2 雙能源汽車的發(fā)展第4章 整車提升 4.1 露天礦礦用汽車整車提升機的形式 4.1.1 外部驅動力卷揚整車提升運輸系統(tǒng) 4.1.2 汽車自驅動 卷揚整車提升運輸系統(tǒng) 4.1.3 汽車自驅動整車提升運輸系統(tǒng) 4.2 露天礦礦用汽車整車提升機的特點 4.3 露天礦礦用汽車整車提升機的合理使用條件 4.4 齊大山鐵礦整車提升概念設計第5章 輕質氣體平臺低空運搬技術研究 5.1 簡介 5.1.1 輕質氣體平臺低空運搬的基本原理 5.1.2 輕質氣體平臺運輸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5.2 氦氣球與飛艇發(fā)展現(xiàn)狀 5.2.1 飛艇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狀 5.2.2 飛艇技術關鍵研究領域 5.2.3 系留氣球、飛艇的結構和材質 5.2.4 我國浮空器的發(fā)展歷程和技術現(xiàn)狀 5.2.5 真空氣球的設想 5.3 氦氣平臺低空運搬項目調研 5.3.1 調研目的與調研方案 5.3.2 調研的工作過程與對象 5.3.3 調研的主要成果 5.3.4 調研結論與建議 5.4 氫氣平臺低空運搬技術可行性研究 5.4.1 氫氣的來源 5.4.2 氫氣球存在的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 5.4.3 氫氣作為汽車燃料的研究進展 5.5 輕質氣體平臺低空運搬技術方案 5.5.1 系統(tǒng)概述 5.5.2 系統(tǒng)結構 5.5.3 輕質氣體平臺低空運搬系統(tǒng)的生產能力的可行性 5.5.4 氦氣平臺低空運搬安全性分析 5.5.5 經(jīng)濟可行性分析 5.6 輕質氣體平臺低空運搬項目研究成果 5.6.1 輕質氣體平臺低空運搬技術相關專利申請 5.6.2 懸浮運輸機模擬實驗 5.7 輕質氣體平臺結論及建議 5.7.1 結論 5.7.2 建議參考文獻2100433B
邵安林編著的《露天礦深部開采運輸系統(tǒng)實踐與研究》以鞍鋼集團礦業(yè)公司作為研究基地,總結了目前深凹露天礦運輸系統(tǒng)存在的種種不足,并針對目前的難題,對近年來業(yè)內所關注的研究方向,即雙能源汽車和整車提升進行了深入探討。在綜合了國內外研究成果和鞍鋼集團礦業(yè)公司多年的實踐經(jīng)驗之后,本書作者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即輕質氣體(氦氣、氫氣)平臺低空運搬系統(tǒng),利用輕質氣體氣球提供的巨大升力將礦巖提至空中并進行運輸,變礦巖的地面運輸為空中運輸。《露天礦深部開采運輸系統(tǒng)實踐與研究》可供各大礦山管理人員、技術人員、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參考。
按地形和礦床埋藏條件,露天礦山可分為山坡露天礦和凹陷露天礦;按開采工藝,可分為機械開采和水力沖采兩類。水力沖采僅用于開采松軟礦床,使用廣泛的是機械開采。機械開采的露天礦,把礦巖劃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層(臺階),自上而下逐層進行剝離和采礦。開采所形成的采坑、臺階和露天溝道的總稱叫露天礦場。露天礦山應用的主要機械有穿孔機、挖掘機、汽車、電機車、推土機等。露天礦山的主要生產系統(tǒng)有開拓和運輸系統(tǒng)、穿孔爆破和采裝系統(tǒng)、排土系統(tǒng)、防水和排水系統(tǒng),以及破碎、選礦、機修、汽修、供電、供水、炸藥制備、尾礦庫等生產車間,有些礦山還有復土造田系統(tǒng)。隨著露天開采技術的發(fā)展和大型采、裝、運設備在露天礦山的推廣應用,露天礦山的機械化水平越來越高,規(guī)模越來越大。
等安全度抗震設計直接記錄地震儀放射性氣體異常非線性地震反應
地震流體地質學地震烈度小區(qū)劃地下水物理性質碳14年代測定法
充填型地震反射實驗地球物理學激光應變地震儀地震震中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