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不薄今人愛古人
推薦序二 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茍且
前言 我的建筑情結
引子
第一部分洋風建筑
第1章 早期洋式建筑
宣武門南堂
八面槽東堂
西什庫北堂
第2章 西洋樓式建筑
頤和園清晏舫
暢觀樓
六國飯店
中南海海晏堂
陸軍部衙署
恭王府花園
住宅門臉
樂善園大門
第3章 近代洋風建筑
東交民巷內的建筑
清末政府建筑
清末教會學校
清末新式學校
清末鐵路建筑
清末公共及工商業(yè)建筑
民國初年辦公及商業(yè)建筑
第二部分構筑物
第4章 古橋
盧溝橋
萬寧橋
永通橋
朝宗橋
通運橋
第5章 長城
金山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
慕田峪長城
司馬臺長城
跋 我的北京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梁思成
北平郊近二三百年間建筑物極多,偶爾郊游,觸目都是饒有趣味的古建……無論哪一個巍巍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或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粱實秋
北平,不比十里洋場,人民的心理比較保守,沾染的洋習較少較慢。東交民巷是特殊區(qū)域,里面的馬路特別平,里面的路燈特別亮里面的樓房特別高,里面打掃得特別干凈,但是望洋興嘆與鬼為鄰的北平人卻能視若無睹,見怪不怪。北平人并不對這一塊自感優(yōu)越的地方投以艷羨眼光,只有二毛子、準洋鬼子才直眉瞪眼地往里鉆。地道的北平人,提著籠子架著鳥,寧可到城根兒去溜達,也不肯輕易踱進那一塊瞧著令人生氣的地方。
郁達夫
所以在北平住上兩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時候,總只感到北平的空氣太沉悶,灰沙太暗淡,生活太無變化,一鞭子出走,出前門便覺胸舒,過盧溝方知天曉,仿佛一出都門,就上了新生活開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載,在北平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鄉(xiāng)以外——去一住,誰也會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隱隱地對北平害起劇烈的懷鄉(xiāng)病來。
張克群,生于德國柏林,4歲時隨父母回到中國。1961年考入清華大學建筑系,畢業(yè)后一直從事建筑設計,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F(xiàn)退休定居美國。作品有高低樓房若干,小說體傳記《飛》、《藝術人生》等。
作者家學淵源,親友中名人輩出。父親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工程力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與錢學森自幼即為同窗好友。母親陸士嘉,我國著名的流體力學家、教育家,世界流體力學權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學生和中國籍留學生,參與籌建北京航空學院(現(xiàn)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委員,主持建設我國第一個空氣動力專業(yè)。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醫(yī)之一,是我國近代著名的中醫(yī)臨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老師梁思成,著名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兒子高曉松,著名音樂制作人。
生活中的作者幽默爽朗,樂觀達然,認真負責,坐言起行。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第一篇 綜合篇第一章 綠色建筑的理念與實踐第二章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體情況第三章 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推進綠色建筑發(fā)展第四章 綠色建筑委員會國際合作情況第五章 上海世博會園區(qū)生態(tài)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第六...
前言第一章 現(xiàn)代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教育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教育第二章 現(xiàn)代設計的萌芽與“工藝美術”運動工業(yè)革命初期的設計發(fā)展狀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背景法國的“新藝...
《畫說老北京古建筑:八面來風(中小學館配用書)》中的文字、圖畫,把你去過的,沒去過的地方走上一走吧
我的北京
常常不明白我算不算是老北京。說不算吧,我確實在北京從4歲長到60幾,如果繼續(xù)活著(這種可能性極大),以后的日子恐怕也多數(shù)在北京過。以活到84歲計,在北京前前后后待80年,還不算“老”嗎?說算吧,我不是在北京生的。論起“生于斯,長于斯”,就有點兒底氣不足。加之我生活的地域既不在北京城里,也不在北京鄉(xiāng)下,而是在一個不城不鄉(xiāng)的地方——清華大學里。對北京的好多物事兒,就不大了解。雖然不夠純正,但我還是愛以北京人自居。我愛北京的一切:那如詩如畫的風景、那四季分明的氣候、那宏大氣派的建筑。更愛北京人的一切:帶些兒化的口音、苦中作樂的脾氣、南北兼收的吃食。
談到北京人,真正的老北京梁實秋如是說:“北平,不比十里洋場,人民的心理比較保守,沾染的洋習較少較慢。東交民巷是特殊區(qū)域,里面的馬路特別平,里面的路燈特別亮,里面的樓房特別高,里面打掃得特別干凈,但是望洋興嘆與鬼為鄰的北平人卻能視若無睹,見怪不怪。北平人并不對這一塊自感優(yōu)越的地方投以艷羨眼光,只有二毛子、準洋鬼子才直眉瞪眼地往里鉆。地道的北平人,提著籠子架著鳥,寧可到城根兒去溜達,也不肯輕易踱進那一塊瞧著令人生氣的地方?!?
而郁達夫又是怎樣看北京的呢?他像談自己的情人一般深情地寫道:“所以在北平住上兩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時候,總只感到北平的空氣太沉悶,灰沙太暗淡,生活太無變化;一鞭子出走,出前門便覺胸舒,過盧溝方知天曉,仿佛一出都門,就上了新生活開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載,在北平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鄉(xiāng)以外——去一住,誰也會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隱隱地對北平害起劇烈的懷鄉(xiāng)病來?!?
北京人,以其天子腳下的地位,以其燕趙悲歌的情調,以其南北兼收的品位,固然是不同于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但這些內在的東西,不易被人短時期所察覺,起碼旅游的人不會是坐著飛機乘著火車專程品味北京人來的。然而北京的建筑明晃晃地戳在路旁,北京的長城彎曲曲地盤在山上,以其雄偉、華麗、端莊、氣派,吸引著各地的人,也感動著北京人自己。這其中必有它的道理。這本書看完了,也許你已經把它的味道品出一兩分來了,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茍且
媽媽領著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頤和園長廊仰著頭講每幅畫的意義,在每一座有對聯(lián)的古老房子前面讀那些抑揚頓挫的文字,在門廳回廊間讓我們猜那些下馬石和拴馬樁的作用,從那些靜止的物件開始講述無比生動的歷史。
那些頹敗但深蘊的歷史告訴了我和妹妹世界之遼闊,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媽媽從小告訴我們的許多話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這世界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
在我和妹妹長大的這么多年里,我們分別走遍了世界,但都沒買過一尺房子,因為我們始終堅信詩與遠方才是我們的家園。
媽媽生在德國,長在中國,現(xiàn)在住在美國,讀書畫畫、考察古建,頗有民國大才女林微因之風(年輕時容貌也毫不遜色)。那時梁思成與林徽因兩先生在清華勝因院與我家比鄰而居,媽媽最終聽從梁先生建議讀了清華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語系,從此對古建癡迷一生。媽媽中西建筑融會貫通,家學淵源又給了她對歷史細部的領悟,因此才有了這部有趣的歷史圖畫(我覺得她畫的建筑不是工程意義上的,而是歷史的影子)。我忘了這是媽媽寫的第幾本書了,反正她充滿樂趣的寫寫畫畫總是如她樂觀的性格一樣情趣盎然,讓人無法釋卷。
媽媽從小教我琴棋書畫,我學會了前三樣并且以此謀生,第四樣的笨拙導致我家迄今墻上的畫全是媽媽畫的。我喜歡她出人意表的隨性創(chuàng)意,這也讓我在來家里的客人們面前常常很有面子——這畫真有意思,誰畫的?我媽畫的!哈哈!
為媽媽的書寫序想必是每個做兒女的無上驕傲,謝謝媽媽,在給了我生命,給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給了我做您兒子的幸福與驕傲。我愛你。
高曉松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546KB
頁數(shù):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格式:pdf
大?。?span id="yf42vr4" class="single-tag-height">546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7
1 工程常用圖書目錄(電氣、給排水、暖通、結構、建筑) 序號 圖書編號 圖書名稱 價格(元) 備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 ?動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結構體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節(jié)能專篇-暖通空調 ?動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 -剪力墻、框 支剪力墻結構、現(xiàn)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畫說老北京古建筑:晨鐘暮鼓》由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隨著中國歷史的車輪沉重地邁進了近代,在列強的沖擊下,中國不得不向世界敞開了大門,各種異域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華大地。作為政治中心的古都北京首當其沖,沐浴在濃烈的“洋風”之下,各種洋式建筑紛紛拔地而起,為古都烙下了那個獨特時代的印記。時過境遷,在今天回首望去,這片濃濃的洋風未被歲月所沖淡,反而成為古都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閃爍著紛呈的異彩。除去各式風格的建筑外,北京還有著歷朝歷代留下的各種構筑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橋與長城,《八面來風》收錄了這部分構筑物的內容以饗讀者。
北平郊近三二百年問建筑物極多,偶爾郊游,觸目都是饒有趣味的古建……無論哪一個巍巍的古城樓,或一角傾頹的殿基的靈魂里。無形中都在訴說或歌唱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
——梁思成
北平,不比十里洋場,人民的心理比較保守,沾染的洋習較少較慢。東交民巷是特殊區(qū)域,里面的馬路特別平,里面的路燈特別亮,里面的樓房特別高,里面打掃得特別干凈,但是望洋興嘆與鬼為鄰的北平人卻能視若無睹,見怪不怪。北平人并不對這一塊自感優(yōu)越的地方投以艷羨眼光,只有二毛子、準洋鬼子才直眉瞪眼地往里鉆。地道的北平人,提著籠子架著鳥,寧可到城根兒去溜達,也不肯輕易踱進那一塊瞧著令人生氣的地方。
——梁賓秋
所以在北平住上兩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時候,總只感到北平的空氣太沉悶,灰沙太暗淡,生活太無變化,一鞭子出走,出前門便覺胸舒,過盧溝方知天曉,仿佛一出都門,就上了新生活開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載,在北平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鄉(xiāng)以外——去一住,誰也會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隱隱地對北平害起劇烈的懷鄉(xiāng)病來。
——郁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