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氈毛栒子 | 拉丁學(xué)名 | Cotoneaster pannosus Franch.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 薔薇目 | 亞????目 | 薔薇亞目 |
科 | 薔薇科 | 亞????科 | 蘋果亞科 |
屬 | 栒子屬 | 組 | 疏花組 |
系 | 多花系 |
分布于中國四川、云南。
氈毛栒子和西南栒子很相似,主要異點在于后者葉片上面幼時毛茸較多,葉柄稍短,花瓣直立,果實桔紅色,常具3小核,可以區(qū)別。又與華中栒子比較,后者葉片較薄,葉片下面絨毛較少,花藥黃色,果實常具1小核,也易識別。
半常綠灌木,高達(dá)2米;枝條呈弓形彎曲,小枝細(xì)瘦,暗褐色,幼時密生白色絨毛,以后脫落。葉片橢圓形或卵形,長1-2.5厘米,寬0.8-1.5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寬楔形,上面中脈下陷,微具柔毛或無毛,下面密被白色絨毛,葉脈突起,側(cè)脈4-6對;葉柄長2-7毫米,具絨毛。
聚傘花序常具花10朵以下,多時可達(dá)21朵,直徑1-3厘米,長1.5-2.5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密生絨毛;苞片線形,有毛,早落;花梗長2-3毫米;花直徑8毫米;萼筒鐘狀,外面密被絨毛,內(nèi)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外面密生絨毛,內(nèi)面多數(shù)無毛;花瓣平展,寬卵形或近圓形,長3-3.5毫米,先端圓鈍,基部有短爪,內(nèi)面基部微有柔毛,白色;雄蕊20,與花瓣近等長,花藥紫紅色;花柱2稀3,離生,約與雄蕊等長;子房先端有柔毛。果實球形或卵形,直徑7-8毫米,深紅色,常具2小核?;ㄆ?-7月,果期10月。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qū)挋E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shù)急尖,基部...
平枝栒子小葉變種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us C. K. Schneid. 變種 平枝栒子(原變種) Cotoneaster h...
外貌的區(qū)別嗎?這兩種植物差別很大,珍珠梅花灌木3-5米高,平枝栒子匍匐植物一般只有幾十公分高。
生長于海拔1100-3200米的荒山多石地或灌木叢中。
氈毛栒子大葉變種
葉片長達(dá)3厘米,窄橢圓形,形態(tài)介于氈毛栒子和陀螺果栒子兩種之間。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莽大雪山。
格式:pdf
大?。?span id="jnko949" class="single-tag-height">565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5
通過試驗研究,分析了羊毛吸聲絕熱氈的吸聲、絕熱、防火和環(huán)保性能,結(jié)合實際工程案例對其在集中空調(diào)風(fēng)管系統(tǒng)中的應(yīng)用作了簡單介紹。
格式:pdf
大?。?span id="skqisnr" class="single-tag-height">565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3
羊毛吸聲絕熱氈在集中空調(diào)風(fēng)管系統(tǒng)中的應(yīng)用——通過試驗研究,分析了羊毛吸聲絕熱氈的吸聲、絕熱、防火和環(huán)保性能,結(jié)合實際工程案例對其在集中空調(diào)風(fēng)管系統(tǒng)中的應(yīng)用作了簡單介紹。
?細(xì)氈毛忍冬(原變種)
Lonicera similis Hemsl. var. similis
本種可憑其葉下面具有由稠密的短糙毛所組成的、通常呈灰白色的氈毛,網(wǎng)脈隆起呈蜂窩狀,以及幼枝通常不具開展長糙毛而與近似種大花忍冬 L. macrantha (D. Don) Spreng、細(xì)氈毛忍冬 L. similis Hemsl. 和菰腺忍冬 L. hypoglauca Miq. 區(qū)別開。大花忍冬的幼枝有開展的長糙毛,葉下面有糙毛而不具氈毛。細(xì)氈毛忍冬的葉下面被由細(xì)短柔毛組成的氈毛而無腺毛。菰腺忍冬的葉下面具短柔毛,并有無柄或具極短柄的蘑菇狀腺。
本種內(nèi)有一個類型,其葉往往寬短(長3-6厘米),卵形或矩圓形,頂端圓而具短凸尖,萼筒常全部密被倒生短糙伏毛。它分布于本種分布區(qū)邊界的南部(廣東北部和湖南南部)和西部(自四川南部、貴州東北部和西南部至廣西西北部和云南東南部)。這一現(xiàn)象似乎表明這個種正處在地理分化的階段。
細(xì)氈毛忍冬形態(tài)特征
落葉藤本;幼枝、葉柄和總花梗均被淡黃褐色、開展的長糙毛和短柔毛,并疏生腺毛,或全然無毛;老枝棕色。葉紙質(zhì),卵形、卵狀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10 (~13.5) 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圓或截形至微心形,兩側(cè)稍不等,有或無糙緣毛,上面初時中脈有糙伏毛,后變無毛,側(cè)脈和小脈下陷,下面被由細(xì)短柔毛組成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細(xì)氈毛,脈上有長糙毛或無毛,老葉毛變稀而網(wǎng)脈明顯凸起;
葉柄長3~8 (~12) 毫米。雙花單生于葉腋或少數(shù)集生枝端成總狀花序;總花梗下方者長可達(dá)4厘米,向上則漸變短;
苞片、小苞片和萼齒均有疏糙毛及緣毛或無毛;苞片三角狀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約2 (~4.5) 毫米;小苞片極小,卵形至圓形,長約為萼筒的1/3;
萼筒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 (~3) 毫米,無毛,萼齒近三角形,長約達(dá)1毫米,寬近相等;花冠先白色后變淡黃色,長4~6厘米,外被開展的長、短糙毛和腺毛或全然無毛,唇形,筒細(xì),長3~3.6厘米,超過唇瓣,內(nèi)有柔毛,上唇長1.4~2.2厘米,裂片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2~5.5毫米,下唇條形,長約2厘米,內(nèi)面有柔毛;
雄蕊與花冠幾等高,花絲長約2厘米,無毛;花柱稍超出花冠,無毛。
果實藍(lán)黑色,卵圓形,長7~9毫米;種子褐色,稍扁,卵圓形或矩圓形,長約5毫米,有淺的橫溝紋,兩面中部各有1棱?;ㄆ?~6 (~7),果熟期9~10月。
本種的葉下面有一層薄薄的、由細(xì)短柔毛組成的氈毛,明顯不同于灰氈毛忍冬和異毛忍冬的、由短糙毛組成的氈毛,故易與后兩者區(qū)別開來。本種植物體的各不同部位毛被之有無,看來并不總是相互聯(lián)系的。